第269章 望夫村

久而久之,这块大岩石叫望夫石,这村也被别的村子叫成了望夫村。

现在,你问汪家坝在哪?有人还会愣神,年轻的不一定记得这名称。

但你要是问望夫村,立马有人告诉你怎么走。

顾祝年告诉宋小牛,他父亲原是钱清乡里的私塾先生,他从小也读过几年私塾,就这点比小牛强。

光听他的名字,叫祝年,就比小牛要有学文多了。

他还告诉小牛,上有二个姐姐,他离家时都匆匆嫁了人,否则,一定许配一个姐姐给小牛哥。

这话说得宋小牛一阵傻笑,讨个媳妇儿可是一生中的大事。

三年前的一次发大水,顾父为救家人和捞财物,结果被洪水冲走给淹死了。

没办法,十五岁不到的顾祝年只好闯出去讨生活,如今二年多过去了,现在还乡怎能不高兴?怎能不激动?

对于河水泛滥成灾,这个宋小牛可不陌生,他的家乡千里淮河,那可是经常性的发洪水,家乡也是经常遭殃。

淮河流域的水灾在历史上很有名,他经常性的泛滥成灾,历朝历代都派人治理过,但收效甚微。

应该是后世,伟人那句最高指示,‘一定要将淮河治理好’,后来经过人民政府反复治理,现如今淮河基本被驯服了。

宋小牛肩背着个包裹,跟在顾祝年后面,走在河岸边坑坑洼洼不平的泥路,放眼望去,前方一片荒芜。

心里不禁疑问,莫非过年前又是河水泛滥?

走着走着,便远远望见前方大河一个急转弯,顾祝年兴奋的像个小孩,撒开脚丫子就往大河拐弯处跑。

江风把他的对襟衬衫吹得嘶嘶作响。

看着顾祝年慢慢变小的身影,宋小牛触景生情慢慢叹出一口气,他也有二年多没回淮北老家了,也很想念自己的父母兄弟。

这次,他为义弟顾祝年感到高兴,运气好在东岸码头上碰见他和左刚,就像他在煤山镇巧遇大少爷一个道理。

至少现在能活着,带了些钱回家不是么?

有多少人在这个贫困乱世中,身亡何处而不得知,弃家人于思念而不顾!

顾祝年的身影虽然变得很小,但却能清楚听见他边奔跑边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