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陪义弟回家乡

等到了山阴县境内,已经是大中午了,夏天闷热,虽说轮船都开着窗,吹进来凉爽的江风,但是架不住船舱里空间小,又是人挤人,两人热的满脸是汗。

虽说是大热天,坐船之人着实不少,京杭大运河作为江南水乡的运输大动脉,流量巨大,人来人往上下人多。

宋小朱把背在背后的包袱横置在胸前,双手紧紧扣住,毕竟全部家当都在里面。

顾祝年递上一个大馒头,这是他临上船时,在武林门码头足足买了六个大馒头。

宋小牛靠着船舱柱子啃了半个馒头,就听见船上售票员扯着嗓子大喊:

“前面停靠码头就是钱清,要下去的乘客做好准备!”

“小牛哥,我们到了。”顾祝年对宋小牛低声提醒。

宋小牛只得把半个馒头放进袋子里,紧抱着包袱,和顾祝年随着人流往后甲板缓慢移动。

夏日的河水没有那么满,码头下面的基石都露出来了,左右是没有开发的岸滩,河水一轮接着一轮的拍在岸滩的礁石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慢慢的码头上行人越来越多,讲的基本都是家乡话,顾祝年听的入神,甚是欣慰。

他有一年多没回老家里来了,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样?

轮船靠上码头,俩人跳上了岸,到望石村还得租条小划船下去才行,倘若走路到天黑都到不了家。

在乡下,水路比陆路快,那时候许多地方都没有桥。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江中心出现了一条小划船,俩人二话不说就跳了下去。

小船很摇晃,幸好宋小牛也是淮河边长大的,若是不识水性的北方汉子初来乍到,怕是要晕船的。

船夫用家乡话问:“到那块子去哦?”

顾祝年也用钱清话答道:

“我们要到望夫村!”

船夫一听还是正宗的本地话,不禁来了兴趣,一路上边走边聊天道:

“你是从那块来的啊?”

顾祝年此刻心情放松,随口答道:

“我从杭州府城来,回家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