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假钞案

盛宣怀全权委托英国汇丰银行办理纸币印刷事务。

首次共发行银元券二百三十五万块,分成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票面。

银两券五十万两,分成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票面。

初次规模不大,意在尝试与突破。

大清国流通货币不是大一统,可以说混乱得五花八门。

因为纸币不是大清国内唯一的流动货币,实物货币和各种银票在市面上的流动,占了大半壁江山。

二个月前的一天,通商银行上海总行的一楼柜台上,一个钱庄伙计在用银元券兑换实物银元。

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假钞,十元面值,做得很粗糙,便当众予以没收撕毁。

过了几天,通商银行其它分行相继发现了假钞,除了十元面值,这次有五元和五十元两种面值。

马上,上海通商银行出现假币的消息不胫而走,各钱庄相继拒收通商银行纸币,市民闻讯,争先恐后去通商银行总行,几家分理处柜台兑现现大洋。

到了二月底,上海出现了挤兑浪潮,更有流氓无赖在各大网点门口起哄,秩序大乱。

租界的英方当局派出几十、甚至上百名巡捕前去维持秩序,使用高压水枪驱散尚不能止。

“立即筹措现洋,随到随兑,决不能让通商银行名誉受损,同时,张贴伪钞鉴别方法,让广大市民辨别。”丁忧在家的盛宣怀坐不住了,他下达了指令:

“礼拜天照样营业,并且委托汇丰银行代为收兑,把已发行的旧币全部收回,不得有误。”

“明白。”银行总经理点头执行。

他明白,一旦出现假币,先前发行的旧币同等于一张废纸,没人敢收敢用,只能咬牙将其收回,重新印刷新币再发行。

可通商银行库存现大洋不多,盛宣怀当机立断,用金银珠宝抵押方式,向汇丰银行临时借支七十万块现大洋。

由于措施及时到位,通商银行现大洋准备充足,见票就兑,讲究信用,挤兑风潮现已平息。

到目前为止,已兑现收回纸币一百余万元,仔细辨认,发现假币有近十万元。

这都是有人乘乱,柜台人员分法仔细辩认的情况下收回来的。

这种哑巴亏,盛宣怀只能是打碎牙自己往肚子里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