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上海李家祠堂

李经方颔首微笑,旋即出会客室安排去了。

一会功夫,便有佣人进来通告,说马车就在楼下,请他们上车去李家祠堂。

到了与淮海西路交口处,李家祠堂的仪门,牌坊就树立在那,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李鸿章的半身铜像。

这个所谓的李家祠堂,在后世陈天华来过,是华山路上的复旦中学校内。

这个刚建的李家祠堂,实际上是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三兄弟,专用父亲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专祠,应该称为‘李鸿章祠堂’更为妥贴。

后人史书中称这里为清末丞相祠堂。

这个祠堂跟在北京的李鸿章祠堂是一个性质,都是为了纪念李鸿章专设的祠庙。

这跟在合肥东乡的李氏祠堂不同,那是数百年真正的李氏历代祖宗的灵堂。

只是,据称李鸿章这一脉,不是东乡李氏的嫡系,而是旁支,这才让李经方三兄弟萌生了单立李家祠堂的初衷。

他们想以李鸿章为祖始,从上海开始代代相传。

李鸿章为清廷忠心耿耿,直到辛丑和约签订之后吐血而亡,为腐败透顶的清廷背了无数次的黑锅,还把长子李经方拖累。

根据跟岳父李存智的那次东苑交底,和这次跟李经历的正面接触,陈天华忽然觉得李鸿章晚年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做错了一件事。

那就是推举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把整个淮军拱手让给袁世凯。

他认为李家子侄中无人能担。

其实,他忽略了长子李经方。

综观李经方一生,因李鸿章而得官,又因其父而不得施展抱负。

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出道以来,一直生活在父亲李鸿章的阴影下,充当一等秘书,特助而已,始终是个气不顺的悲剧人物,做那些最不讨好,骂名涛涛的‘弱国无外交’勾当。

按李存智说法,李经方聪明能干,精通五国语言,文涛武略,在家族中威信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