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李公馆

街边的指路牌也是无比熟悉的名字,经过繁华的霞飞路,拐进一条马斯南路。

马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其间时不时经过一些石库门筑建的弄堂口。

陈天华不禁伸长脖子,侧目而视。

他相当于在游玩清末时代的旧上海,跟后世游玩上海旧貌旧居,感觉完全不一样。

一路上车里大家都是彼此沉寂,可能各有心思。

马车的的得得慢慢走进闹市区,经过了有数百年历史的静安古寺,转入英租界领馆区,也就是时下叫徐家汇路的街面。

这条路陈天华很熟悉,虽然名字换了几茬,但它就是后世著名的上海华山路。

徐家汇路是时下英租界里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清末各国在上海领事馆,大都设在这条路上。

这里成了上海著名的使馆区。

而且,中外政商和文化名流大都喜欢住在这里。

这条直长的梧桐小径,四十年前,实际是当初英租界当局,为防御太平天国进军上海,而临时修筑的七条军路之一。

这里当时也称运兵道,不叫路。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李氏家族,起步于安徽,发迹却在上海滩。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杀到上海滩,最终歼灭了太平军小刀会等。

当时,李鸿章就在这条运兵道上驻军。

所以,这条后来称之为华山路的繁华地盘,差不多有一半,最初属于李家地盘。

李氏家人在这里整整七代人,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李鸿章虽然自己没有在上海久住,但他在上海却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事业。

除了天津、山东等北洋水师和陆军的势力范围之外,上海却成了他洋务运动的重镇。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中国通商银行,总报总局,华盛纺织总厂等等。

这里除了李氏宗亲,还有他的肱骨干将盛宣怀坐镇上海。

马车在记忆里走着,来到一栋花园式建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