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将珍珠变现

毛绒线是鸦片战争之后,由国外传入清朝国内,双栖乡镇的杂货店里,就只有上次陈天华上门大闹,买毛巾牙膏那家才有得卖。

那个杂货店伙计现在见到陈天华,完全是毕恭毕敬,一口一个陈公子。

但凡店里到了时髦或时尚物品,他总是第一时间告诉陈天华。

因为这家伙完全是时髦的代名词。

这种毛绒线到货,就是一个礼拜前那个伙计告诉他的。

毛绒线这是个好东西啊,时下清末人们过冬,不是皮袄皮袍,就是棉袄棉袍,尤其是棉袄,棉花没怎么压实,小孩子们穿在身上臃肿像是个圆球。

成年人穿在身上,肥肥大大的同样显得臃肿不堪,做事十分不便。

陈天华像个大阔老,把杂货店里的几斤毛绒线全给买了,那伙计笑得合不拢嘴。

这家推广毛绒线的上海洋行,专门印刷有宣传单页配货出单,上面是几种简单的编织毛衣裤的针法要诀。

陈天华在竹林子里现削带磨弄了二根竹针,按照图解和文字在边上讲解,母亲和亭娟在边上试。

母亲和亭娟平时里做衣织布编麻绳等,手很巧,编织毛衣很快掌握,还自己琢磨要诀。

几天功夫,除了给陈天华编了一件毛衣,亭娟给母亲编织了一套,连衣带裤。

这次,陈天华准备到了绍兴城里,多买几斤毛绒线回家,家里每人都穿上轻便的毛衣毛裤。

小船也已装上乌蓬,两头挂有挡风的帘布,就像一条乌蓬船,船仓内铺有草席,上面可以放置干货,也可以人坐在上面歇息。

镜明学堂就在府河边上,从西埠头村走水路非常便捷,约四十里路程。

一条空船,一个小时就到了。

陈天华到时,学堂里早操刚结束,还没开始早课呢。

“哎哟华之老弟啊,你咋这么早就来了呢,你不知道商店一般要到晌午,也就是上午十点钟才开门的吗?”

陈琪美见陈天华大清早就跑到学堂,惊愕道。

“五更起床我都习惯了,英士兄,不知你二叔可否到了绍兴?”陈天华拱了拱手,有点不好意思说道。

商店商场十点以后开门,这个习俗百余年之后世,照样沿用着呢,他岂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