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 66 章

“你以后跟我,还学防身术做什么?”

面对谢辰青,林昭记者那临危不乱的小脑袋瓜,总要迟钝些。

他剑眉乌黑锋利,鼻梁挺直、在阳光曝晒下微微反光,皮肤显出瓷一样的冷白。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后有我保护你,所以防身术你用不到。

嘴角有自己想法想要上翘,被林昭紧紧抿住,以至于那张小小的鹅蛋脸都鼓了起来。

她刚才吃的飞醋全部不见,甚至还想蹦蹦跶跶在营区跑几圈,但是她得矜持、保持她的小淑女形象。

谢姓帅哥一双狙击手的眼睛看人精准,有句话他说得很对。

她可能真的从“小哭包”变成了“小醋包”……

“以后跟我”这四个字太让人招架不住,她快在他干干净净的目光里融化掉。

“还学吗。”谢辰青嗓音里带着逗小孩的笑。

刚才,她对他的称呼从“武警叔叔”到连名带姓。

不开心的时候也过分可爱。

“我又仔细想了下,”林昭仰起下巴,语气软糯又认真,“还是不学了吧,我很笨的,你教我半天我可能也学不会……”

有大帅哥保护谁还要学怎么打架……

以后就老老实实跟在他身后当个小废物好啦。

-

端午节上传的视频,让这支精英队伍走进大众视野。

原来在太平盛世,在不为人知的时间地点,还有这样一群人在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

很多网友表示:“这是当代年轻人当之无愧的偶像。”

更有大批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三学生纷纷留言:“我要上军校!”“警校等我!”

而谢辰青母校武警xx大学重新转发当年学校拍摄的宣传片:“欢迎报考我校!”

蹭热度蹭得相当可爱。

敬佩之余,网友开始“血书求后续”,私信官博更新第二期视频。

宣传文化中心联系赵宽,问在第十支防暴队回国前、能不能再剪辑一期维和日常,主题自己定。

赵宽征求张瑞林昭意见,这里面林昭年纪最小,她乖巧听前辈意见,并表示如果再拍摄、她还是可以承担剪辑和后期工作。

三人意见达成一致,就是本期视频主题迟迟没有定下来。

来到k国之后,军事记者一直坚持“嵌入式采访”,所有画面都是冒着枪林弹雨亲自拍摄,枪战和暴.乱场面真实且震撼。

但如果这样的画面太多,未免过于严肃,少了人情味儿,就和纪录片差不多了。

林昭苦思冥想第二期视频主题,而此时的维和警察防暴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k国总统大选在即,此时正是局势最动荡时期,人口聚集使得骚乱和冲突比平时更加频繁。

每天光是被流弹所伤的无辜难民就有十几人,路边尸体横陈,是最鲜血淋漓的维和画面。

例行巡逻之前,蒋沈接到电话。

电话接通那一刻,他开心得像个185的大孩子。

“爷爷!”

“好孩子,我是奶奶。”

“奶奶,您和爷爷身体还好吗?今年过年我一定回去,不是,我下下个星期就休假回家!”

电话那边顿了下,蒋沈疑惑:“没信号了吗?”

“孩子,你爷爷马上就要进手术室了,他最惦记的就是你……”

“他怕自己出不来,想再听听你声音……”

“他现在已经不能说话了。”

耳边呼吸声微弱。

天真蓝啊,蓝得像是在老家。

爷爷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膝盖上是一堆竹条。

他用浆糊、宣纸、竹条,亲手给他扎了一个风筝。

献宝一样递给他,可是太沉了根本飞不起来,被他摔到地上,气急败坏走开……

电话挂断,蒋沈一言未发。

穿防爆衣、戴头盔、验枪,上装甲车,四十多斤的设备,感觉不到重量。

今天真的有四十多度吗?

为什么骨头缝儿都在发冷。

任务归来的深夜,蒋沈手机里静静躺着一条短信:“你爷爷走了……”

第二期视频的主题敲定,是——“我想对你说。”

视频里,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荷枪实弹,满身尘土,在硝烟里摸爬滚打拼出生路。

维和警服湿透,头盔把额头压出红痕,晒伤的手臂黝黑,每一道蜿蜒的伤痕背后,都是触目惊心的画面。

“立正!稍息!”

防暴队队员看向镜头,给远在祖国的父母妻儿留言。

蒋沈肩膀耷拉下去,手里拎着蓝色钢盔:“爷爷,对不起啊,小时候不懂事,摔碎您亲手扎的风筝……”

话未说完,数度哽咽,他退出镜头范围,林昭潸然泪下。

其他人依次出列。

“爸,妈,我想你们了!”

“儿子,上次见面你叫我叔叔,爸爸很难过,但是爸爸不怪你,是爸爸对不起你。”

“老婆……辛苦了,和女儿在家好好的,我马上就回来。”

林昭鼻音很重:“请问谢警官,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镜头里的冷面警官年轻英俊,看向的不是镜头,而是她。

心跳突然变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