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好事的乡邻,也会在背地里嚼舌头,说小旭是不是倒插门了,怎么天天的也不见回来,也不说接二老去城里住着……
父亲唉声叹气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劝解,拿后院的四叔四婶举例。
“你就知足吧,跟在儿子身边又能咋地?你看老四一天到晚被媳妇骂的大气不敢出,搁在你身上,你受得了?”
“儿子现在好容易过一家人了,一不让你带孙子,二不问你要钱,三不骂你打你,这不是挺好的?你还想咋样?真要让你去住城里,你住的惯吗?”
“孩子不回来好啊,回来还要给他们做饭做菜伺候着,不回来多清静。这过年过节的,还给你买衣服寄回来,衣服都穿不完,你还想啥?”
这么一想,貌似也有些道理……
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自我安慰,母亲的豁达,慢慢感染了倔强的父亲。
所以,林家二老对儿子,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后来的失望,再到如今的无奈接受,已经慢慢习惯。
而小月对哥哥,从开始的倾囊相助,到现在的有所保留,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艰难的过程……
其实,当小月知道哥哥为了周家的远亲近邻忙前忙后,却没时间回家看看自己父母的时候;
当她知道在家里等吃等喝的哥哥,在周家还要洗衣做饭的时候——她心理是有落差的。
不过,后来她也慢慢想开了。
每个小家庭都有它的不易,每个人都有他的无奈,虽然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但都需要彼此的付出和体谅。
至于洗衣做饭,她在照顾孩子忙不开的时候,方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要哥哥觉得值得,父母都不计较,她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也许,被爱的才会有恃无恐,家人对于小旭永远的心疼体谅,也是他在这个艰难世界最后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