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明顽帝 辛宸 1592 字 2022-09-30

系统震惊:“什么意思?”

朱厚照狡黠地笑道:“木牛流马知道吗?指南车知道吗?浑天仪知道吗?《鲁班书》能不能给我来一套原版的?”

他从打定主意改造这个时代开始,就让人在古籍中搜寻各种与古代科技有关的文献。

他就不信,在大宋时代领先世界的科技,就能一点都不剩地被蒙古人彻底摧毁,连前朝的记录都一点没下?

从丰熙家的万卷楼里,他派去的人就找到了《汜胜之书》的汉代手抄版,还找到了东汉王充《论衡》的残卷等等,这些书不在四书五经范围内,科举不考,很多已经被人遗忘或放弃,可在民间有些传承千百年的世家大族中,依然保有原本或抄录版。

那些世家大族从创立之初就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哪怕破家失财,只要保留这些珍贵的典籍,子孙后代中只要有一两个会读书的,很快就能借此冒头,重振家声。

为此朱厚照干脆在京城也开设一了一座“万卷图书馆”,由翰林院监管,丰熙负责,在原来弘治十二年时所建的藏书楼基础上又扩大了不止十倍。

如今,天下学子不但可以在此借阅图书,还可以用家中珍藏的书籍来换取钱财和一些他们原本得不到的机会。

比如,捐赠“天”字部图书若干者,可免费入学国子监,学力不足者,可前往府学免费读预科班。就等于给了一个可以与秀才和举人们在那些名师大儒门下同门学习的机会。

“黄”字部图书大多属于社科类,捐赠者可选择换取土地和钱财。就有传说一个被休弃回家的娘子,用一部家传的《中馈录》换取了百亩良田和一百两银子,自立女户,前夫上门来跪求也被打出门去,结果还去衙门状告那娘子盗卖祖传秘籍,引起轩然大波。

这事儿后来还传到了朱厚照耳中,他当时就嗤笑着在奏折中写下批语。

“前夫本姓王,娘子为吴氏,王家祖宗何姓吴?莫非赘婿哉?既为《吴氏中馈录》,此状有何不明?笑话!”

结果那位王姓前夫被杖责一百,罚银三百两赔偿于吴娘子,当初休妻另娶的新人干脆趁他伤病卷款而逃,原本小有薄财的中等人家彻底落败,反倒是吴娘子自立门户后开了家小食肆,生意兴隆,蒸蒸日上,日子过得不知比原先好了多少倍。

有这案子在先,就有不少人家开始翻出自家里曾经被垫了桌角,压了床底的旧书,纷纷送去图书馆“撞大运”。

哪怕本是大字都识不了一箩筐的人,可若是祖上留下的书能被图书馆收录,那就是一笔天外横财啊。

别说,还真有一个农户家里有本手抄的农书残卷,虽然内容不全,但里面有文有图,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被图书馆以五十亩地和十两银子收购,愈发引起了全民找书献书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