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才高不过朱文才

封建时代一日不结束,这种循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

某些意识的觉醒,需要漫长的演变时间。

朱秀不会傻到要跟整个官僚贵族阶级作对,他本身就已经成为这个阶级的一份子。

在掌握利益分配的权力后,所能做的,就是多多为民谋利。

孟子所云“民为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提醒国君要以民生利益为重,决不可忽视百姓权益。

“咳咳~”周宗咳嗽几声,捻须道:“文才如此年轻就懂得心系百姓,属实难得呀~”

朱秀笑道:“恩师年轻时,曾经在檀州密云县出任县官,一日观墨竹图有感,作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后辞官挂印而去,从此隐于山野之间,潜心学问,再不过问官场仕途。

恩师在世时,时常要我抄写此诗,提醒我将来不论身居何职,都要把百姓疾苦放在心头首位。”

韩熙载满面动容,喃喃重复着这首诗,沧桑的眼里感慨顿生:“好诗!当真好诗啊!非心系天下苍生之大贤,作不出这样词句真切的好诗!”

徐铉叹息道:“尊师四有先生这首诗,是在提醒天下为官者,不可忘却百姓之苦啊!”

李德明摇头惋惜:“只恨无缘得见隐士高人,若能聆听教诲,可慰平生啊~”

周宗捻须道:“难怪贤侄才情之高天下罕见,名师高徒,盛名之下果无虚士!”

“呵呵,伯父过誉了!”朱秀谦虚拱手。

一老一小相视而笑,一声贤侄、伯父,瞬间就把二人关系拉近,有些无法明言的用意,彼此心照不宣。

周宪脸蛋红润,嗔怪似的瞪了瞪老父亲,似乎从中觉察到什么。

“你师父就是那位檀州隐士,四有先生?”周宪好奇地小声道。

“正是。”朱秀微笑。

“尊师还在檀州?”周宪又问。

朱秀摇摇头,指了指西边:“早已去了西方极乐。”

“噢~节哀!”周宪赶紧不好意思地表示歉意。

朱武摩挲着下巴,拐了下潘美:“俺兄弟念叨的诗,当真有那么好?”

潘美摇头晃脑:“四有先生何等人物,他写的诗自然好!”

朱武瞪眼:“你见过俺兄弟的老师?”

“没!”潘美晃晃脑袋,“咱老潘可没那福分!”

朱武感慨道:“俺兄弟是有福之人啊!可惜那先生死得早,要不俺肯定上门磕头谢恩”

一旁的几桉传来周剡迷迷湖湖的声音:“‘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