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诡辩无双,名士风流

所以聚景苑之事,顶多只能算外臣与太子殿下之间,为了争夺美貌娘子而发生的误会,一场风流韵事罢了!”

李璟喃喃道:“就是周老太傅的千金?”

“不错!正是周娘子!”朱秀大大方方承认,“外臣在江宁城里初见周娘子,惊为天人,一见倾心!

知道周娘子被太子殿下请到聚景苑做客,就情不自禁地跟了去

外臣今年还不到二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暗中窥见周娘子似乎与太子发生争执,情急之下闯进宫室

之后担心东宫卫士不分青红皂白,对外臣痛下杀手,这才委屈太子殿下和我们走了一趟方山”

李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自觉地点点头,又猛然间惊醒,拍打御座扶手气愤道:“这跟劫持太子有何两样?”

朱秀正色道:“自然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外臣对太子从无不敬之处,根本没想过要危害太子性命,不存在主观上的恶意!

第二,外臣邀请太子同游方山,自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要取太子性命,反而是为了保护他!

因为当时禁苑一片混乱,外臣担心忙中出错,导致太子有失,所以请太子殿下与我们一同离开,暂避混乱。

第三,陛下也曾年轻过,年轻时也爱慕过美丽娘子,应该知道少年人为博佳人一笑,争风吃醋乃是常事。

所以此事本质上,只是两个少年人为了一个小娘子产生的误会而已!”

李从嘉在一旁呆呆地听着,整个人僵滞住。

朱兄也太能忽悠了,太能狡辩了,要论颠倒黑白的本事,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李璟面容有些呆滞,觉得脑子里一团浆糊,被朱秀一番话绕晕了。

片刻后,他才气急败坏地指着他,声音发颤:“诡辩!实乃诡辩!”

朱秀坦然一笑,揖礼道:“陛下,外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欺瞒!

不过外臣想要提醒陛下,倘若要把聚景苑之事定性为行刺案件,那么势必在朝野引起风波。

外臣是大周臣子,如果潜入江宁行刺唐国太子,说背后没有周主指派,恐怕谁也不信。

如此一来,陛下该如何向江南臣民交代?

是就此砍了外臣的脑袋祭旗,激起江南臣民同仇敌忾与大周决一死战?

还是忍气吞声绝口不提,当作此事没发生过?可是如此一来,贵国臣民必然心生怨愤,认为陛下太过软弱,屈服于大周!”

朱秀略作停顿,注意到李璟的脸色已经彻底变了,心中松了口气,猛地拔高嗓门:

“所以,这件事不能当作没有发生过,但也不能放任朝野舆论,要有的放矢、选择性地对朝野作出合理解释。

而外臣刚才的建议,就是对贵国臣民最好的交代!”

李璟深吸口气,看着昂扬屹立在殿中,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心中竟然生出些许敬佩之意。

他明白了,朱秀这是在教他,如何完美地控制一场舆论风暴,不让聚景苑之事,成为点燃大周和唐国战事的导火索!

朱秀闯禁苑劫持太子当然是实事,但却不能如实向朝野公布。

否则陷入被动的将会是他这个皇帝,和整个唐国朝廷。

大周臣子潜入江宁行刺太子,唐国抓到了刺客,该不该杀?

唐国该不该为此向大周用兵?

如果杀了刺客向大周宣战,挑起淮北战事,唐国能不能打得赢?

如果朝廷没有任何举动,臣民会如何看待他这个大唐皇帝?

北朝刺客都打上门来了,难道还忍气吞声?

到那时,李璟和唐国朝廷才会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朱秀教给他的,是不得不走的阳谋啊!

只有坚决否认存在聚景苑行刺一事,才能避免两国交恶,甚至爆发战争!

相对的,朱秀也就不是什么北朝刺客,而是一个隐瞒身份,偷偷进入江宁城,只为寻找失散多年的至亲的大孝子!

和太子李弘冀的冲突,完全是少年人之间的风流韵事。

上不了台面,更不能影响两国邦交大局!

李璟沉默了,心情极度复杂。

平心而论,他很欣赏面前年轻人的急智和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