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徐铉的考公之路(下)

温仲平淡笑道:“你并非报社正式职员,这些内部消息不方便向你透露。”

徐铉点点头表示理解。

温仲平又笑道:“你为何想来选聘镇长?”

这一次徐铉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沉吟片刻,脑中急思。

他不太敢确定,这位县尊是否知道他们曾经进过改造场,是否知道他的族人至今还关在里面。

犹豫稍许,徐铉还是决定以诚相待,以免将来惹出更大麻烦。

徐铉拱手道:“不敢欺瞒明府,在下有几位族人,因初来泾州,不懂规矩,犯了小过,至今还被关押在改造场劳动。在下研究过节度府颁布的法令,按照法令规定,在下的族人应该早就可以释放才对,可至今不见动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在下想当上镇长以后,找机会探查探查。

另外,在下对泾州的发展和改革相当感兴趣,非常想跻身于这场建设大潮当中,为泾州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在下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请明府决断!”

至于寻访四有先生下落之事,徐铉觉得无足轻重,没有透露出来。

温仲平捋须轻笑:“很好!很好!的确是一位坦荡君子!我泾州用人唯才是举,不怕有些许私心,就怕无本事者尸位素餐!”

徐铉暗自松口气,长揖道:“多谢明府宽容。”

这泾州上下的确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气度,令人敬佩。

温仲平笑道:“其实,你的情况本官基本了解,你说的这些,也基本符合实情。你的族人至今还被关押在改造场,原因很简单,他们一伙人,不服从管教,曾经试图抢夺看守兵器,逃出改造场,打斗中伤了几个看守,必须要予以惩戒,延长服役期限。”

徐铉惊讶不已,但转念想想,徐彪几人都是草莽气息浓重的江湖人士,根本受不了改造场的森严规矩,闹事逃狱一定少不了。

难怪过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打听到他们出狱的消息。

徐铉苦笑,也怪他大意了,没有想到这一层。

温仲平道:“你也无需担心,万幸的是没有闹出人命,否则”

顿了顿,温仲平声音严厉:“他们一伙人,只怕一辈子也走不了。”

徐铉连忙长揖及地:“多谢明府宽宏。”

温仲平摇头道:“改造场直属节度府,本官无权管辖,一切都是遵照规矩办事,你也无需谢我。”

徐铉又道:“在下想写信送进改造场,交给那几位族人,叮嘱他们安心接受改造,不可再闹事,可否请明府帮忙转送信件?”

温仲平想想:“可以。”

徐铉感激,再度拜谢。

“你对农垦区有何了解?”温仲平喝口茶问道。

徐铉稍作思考,说道:“农垦区是泾州的粮食主产区,拥有泾州境内最密集的水渠网路,水田占比高达七成。农垦区下辖十七个村,逾八百五十户人家,四千余人口”

徐铉侃侃而谈,将农垦区的基本概况说的八九不离十。

温仲平又问道:“如果由你来担任镇长,你会如何施政?”

类似问题徐铉早有腹稿,当即笑道:“首先自然是遵循节度府整体战略布局,清晰定位,将农垦区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延续并且加强。

然后,便是进一步加强各村村长、村老与县衙的联系,镇署公衙要起到居中联络的作用,上承节度府政策指令,下接万民,彻底改变自古以来官府权力难以触及地方的弊病。

再之后,严格限制村老、耆老、乡贤对地方政权的干涉,避免宗法制破坏官府行政

最后,在下认为,以泾州目前的发展趋势,便是从奖励生育、扩大草棉种植面积、稳定外来迁移人口等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温仲平听得连连点头,这徐铉的许多思路,倒是与少使君开会时说的差不多,难怪啊难怪

徐铉此人见识之广博,学问之深厚,令温仲平深感钦佩。

温仲平起身走下堂中,徐铉一惊,急忙起身揖礼。

“徐公大才呀!”温仲平快步上前握住徐铉的手,连连感慨。

徐铉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此刻的定位,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文士,来到泾州,面对安定县令,本县父母官,理应表现得惶恐才对。

“不敢得明府敬称,明府唤在下姓名便可。”徐铉后撤几步,揖礼道。

温仲平笑道:“徐先生乃才高八斗之士,遗落民间着实可惜了,就应该为百姓做一番实事。”

“徐某惭愧”徐铉苦笑不已,泾州的人好像都喜欢当面狠狠夸人。

故作沉思,温仲平道:“徐先生还请回居舍收拾行李,两日后,本官派人接先生去往农垦区上任!到时候本官亲自送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