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所见所闻

以往各自为战的世家能够如此团结,除了有崔家带头,更主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

当然,世家门阀如此大胆,也是料定自己这个皇帝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勇气去驳斥他们。

此次逼宫,与其说是旱灾引起的,还不如说是皇权与世家之间的博奕,是迟早要发生的大事情!

对于这些只顾自己而轻视百姓的累世豪族、门阀世家,李二陛下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哪怕他自己也是出身于此!

也正因为李二陛下出生门阀,他才清楚的认识到,每一次朝局动荡、天下更替,都有这些世家在背后搞风搞雨、扇风点火。

世家、门阀、累世豪族……这些人根本就是国家的毒瘤,历朝历代如此,现如今的大唐依然如此。

可是李二陛下知道,世家豪族累积了上千年的底蕴,早已深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弭的。

想当初,他亲自下旨修订《氏族志》,大多数人将崔氏列为第一,丝毫不将天下至尊的李家放在眼里,简直是胆大妄为。

此次抓住了崔家的把柄,他一定要狠狠的把这个出头鸟给摁下去。

让他们知道,这天下是他李家的。

之所以如此着急来找杨帆,就是想确认这雨能够下多久。

若是能够解决春耕的需求,他便可借百姓拥护、上天授权之势措一措这些世家门阀的嚣张气焰。

越想越生气,李二陛下心情极其不爽。

此时,大部分的禁军已经载物离去,李二陛下正烦恼要不要现在进府,忽被街边的几个人吸引住了!

那几人锦袍快靴,衣饰华丽,却无仆人服侍,明显是一些商贾,而且谈论的也是杨帆。

李二陛下有些奇怪,这个时候杨帆找这些人来干嘛,难道还有什么商机不成?

好奇心使李二陛下缓缓靠近。

只听其中一人说道:“也不知道忠义侯搞什么鬼,这大雨天召集咱们过来,说有一笔大生意来着?”

另一人明显要谨慎很多,看到不远处的禁军并没有注意他们,这才小声说道:“呵呵,王兄就不要猜了,忠义侯能够叫上咱们,那是咱们的福气,住在平康坊的杨掌柜想要搭上交情还没有路子呢?”

先前那人笑着说道:“李兄说的是,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只是有些焦急,那些与忠义侯合作做生意的都挣了个盆满钵满,如今咱们有了机会,当然得抓住,虽然咱们身份低贱,但比当农民强,虽然陛下求雨感动上苍,可现在已经接近端午,即使有水进行春耕,那些田地也耕不完,会荒废很多,百姓苦呀!”

另外一人揶揄道:“王兄,你得了吧,你每年几万贯进项,何止比种田强一星半点?跟您一比,我们都是叫花子。”

那李老哥不甚唏嘘道:“幸亏现如今天子圣明,对待商贾并不苛刻,可惜天降灾祸,陛下身边又有一些人从中作梗,才导致春耕有些晚了!”

旁边又有人说道:“嘘,这些话可不能乱说,那些人可不是咱们能够得罪得起的,听说忠义侯让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忙解决春耕晚的问题。”

李老哥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不过,只是不知忠义侯有什么手段,听说忠义侯还要召集一些经营木材的商贾一起。”

“是啊,希望忠义侯能有办法,不然今年关中的百姓又要饿死好多人,至于此次赚不赚钱不重要,只要能跟着忠义侯,赔一些也值了。”

“唉,却不知忠义侯如何解决春耕?”

“谁知道呢?那请柬语焉不详,只说忠义侯发明了一个耕种神器,也没说到底是什么玩意……”

“管他什么玩意?人家忠义侯能请咱们,那是看得起,怎么都要尽全力去做。”

“是啊,咱们问心无愧就行,何况,如今天子圣明,乃是千古少有的名君,相信能够解决春耕之难。”

几人说说笑笑,与李二陛下擦肩而过,浑不知路边这位中年人,便是当今皇帝。

听到几人的谈话,李二陛下嘴角勾起,心情转好。

对于皇帝来说,“天子圣明……千古少有的名君……”这些话比之任何史书上的赞扬都要来的实在。

因为这是来自民间的声音,是由衷之言。

当皇帝图个啥?

自然活着的时候手握乾坤、指点江山,在死了之后青史留名、千古流芳!

名声好不好,可不是修改史书就能做到的,而是老百姓的口碑,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

因为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谁好谁坏,心明膛亮!

此时,李二陛下心情大好,回头对着李淳风问道:“前两天杨帆那个混蛋还搞了什么名堂?你与他一起,有没有探到什么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