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再次发难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兵锋正盛,李二陛下也不敢轻易东征高句丽的原因。

因为李二害怕穷兵黩武,隋炀帝杨广就是前车之鉴。

有时候李二陛下不禁在想,难道如别人所说,是因为自己杀兄困父、弑弟霸媳的行为惹怒了老天,这才降下惩罚?

李二陛下真希望,此时的天空能够飘过一片乌云,甚至能够听得隆隆的雷鸣声。

即使不下雨,起码也能够给百姓一丝希望……

可惜,即使李二眼睛都忘穿了,天空却还是晴空万里!

与这晴天相比,李二陛下的心头却是阴霾无比,只是差点把担忧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当然,世间是有正反面的,有人忧愁,便会有人会欢喜,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

当百姓纷纷跪地求雨的时候,很多世家门阀却打算利用旱灾来谋划一些东西。

科举改革、科举考试……,李二陛下釜底抽薪想要断了世家的根本,他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而这场干旱则为他们对付李二陛下提供了契机。

只要把李二陛下的名声搞臭,只要李二陛下进行妥协,他们也就有了与李二谈条件的资本。

若成,则门阀高墙巍然不倒,世代传承,若败,顶多继续面对皇帝的打压!

对世家门阀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为了世家的荣耀,为了世家的传承,他们才不会去在乎那些低等的贱民。

若是这些人的饿死能让皇帝的地位不再那么稳固,他想们这些世家不介意去再添一把柴火。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朝堂,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这里的主旋律。

大家所谋求的,无非利益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皇权与世家天生就是对立面,是不可调和的。

朝堂之上,由旱灾引发的一些问题,成为了皇权与世家争斗的导火线。

李二陛下脸色肃然坐在御座之上,冷眼旁观众官百态。

今天只是一场寻常的朝会而已,却因为一份联合请奏震动朝野。

这些世家准备又要发难了么。

李二陛下暗自忧心,心头更是愤愤不平。

这帮只知道享乐,不知道民生为何物的驻虫……

不去想着怎么救灾安民,却堂而皇之的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实在该死!

想到这些人居然联合起来让他这个皇帝下罪己诏,简直是不可理喻。

罪己诏那是昏君才干的事儿,让他这个盛世之君下罪己诏,不就是赤裸裸的说他是一个昏君吗?

把名声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李二陛下怎么可能答应?

于是,李二对这些世家恨得直咬牙,但又有些无可奈何。

有时候,李二陛下真羡慕以前冲锋杀敌的时候。

那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用想,直接动刀就行。

如今当了皇帝,李二陛下却不敢轻易动刀。

此时,众多世家官员与尚书仆射房玄龄吵得面红耳。

却见房玄龄正指着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怒斥道:“尔等口口声声说应该顺应天道,难道不知君臣之道乎?”

“洪水干旱,此乃自然现象,尔等却把干旱归结于陛下失德,岂是人臣所为?”

花白胡子的老者名叫崔范博,担任御史中丞,因出生清河崔氏,在世家之中属于德高望重的一名人物。

虽然崔范博官位没房玄龄大,可谁让别人年龄大呀!

在这个越老越吃香的年代,活得长就是优势。

面对房玄龄的质问,崔范博反唇相讥:“房相此言差矣,作为御史中丞,若天子失德,为臣者自当不惜己身勇于诤谏。”

“房相明知春耕大旱乃是天兆,为何却一味袒护于陛下,不让陛下下罪已召,难道房相不知忠言逆耳?”

“如果不是陛下失德所致,何故会灾祸连连?”

御史台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御史大夫,二把手叫御史中丞。

以唐朝的规制,御史中丞除了辅助监察朝中官员,还是丞相的左膀右臂,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于副丞相。

如今被属下质问,本就不算言辞的房玄龄差点气个半死。

崔范博见房玄龄被自己驳倒,颇有些洋洋得意,下巴高高的仰起来。

此时,李二陛下脸色阴沉,心中怒火中烧,居然敢说朕失德?

不过,他没有开口。

而是看向下首的长孙无忌,还给他使了一个眼色。

谁知长孙无忌却根本无动于衷,彷佛没看见一样,犹如老僧入定,毫无做作。

李二陛下心中顿时一惊,难不成长孙家也与那些世家勾连在一起了?

长孙无忌不仅仅是国舅爷,更是长孙家的家主,当牵扯到家族的利益,很多时候将身不由己。

很快李二陛下只觉得怒火中烧!

难不成与那些世家联合起来,所得利益还能超过朕给予你的不成?

想当初,朕将长乐公主许配给你儿子长孙冲,算是天大的恩赐,更是把铁矿的经营权交给长孙家。

靠着铁矿生意,长孙家每年所得钱财超过二十万贯,居然还不知足。

想到此处,李二陛下勐然惊醒。

难道长孙无忌与这些世家达成了某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