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高兴得太早

若说满意李二陛下的处置。

那岂不是说李二这个皇帝怎么做还需要你一个臣子来指手画脚?

若说不满意!

那岂不是说要让李二陛下把崔永平两人处死才甘心?

如果真敢这么干,这些世家还不联合起来与杨帆斗个你死我活?

毕竟,自大唐建立起来,可从来还没有因言而丢掉性命的官员。

这些世家当然不能让这样的先例有发生的可能。

房玄龄、程咬金等人不由得为杨帆捏了一把汗。

李二陛下的意思很明显。

如果杨帆回答得让李二陛下满意,那么这笔账以后再算;

若李二陛下不满意,现在就要杨帆好看,反正早晚都得跟杨帆算账。

杨咽了咽口水,被李二陛下凌利的目光盯得心惊肉跳。

此时后悔也没用了!

难道自己敢说这是你这个皇帝自己处置的,与我无关么?

那情况绝对更糟!

正当杨帆左右为难之际,众人被一阵痛彻心扉的哭声吸引了过去。

转眼望去,原来许敬宗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起劲。

李二陛下听得有些心烦,视线也被转移了过去。

太极殿可是庄严的地方,怎容你一个老头在这里哭哭啼啼。

但许敬宗毕竟是很早就跟随他打天下的老人。

于是李二陛下耐着性子问道:“不知许卿为何如此悲伤?”

许敬宗抹了抹发红的眼眶:“陛下,微臣这不是悲伤,而是高兴啊!杀害我儿的凶手能够找到,实乃陛上圣明,我儿在天有灵也能够安息了,老臣谢陛下天恩。”

见许敬宗感激涕零的样子,李二陛下得意的同时又有些惭愧,毕竟许章之死与他脱不了干系。

思考了半晌,李二陛下决定给他做一些补偿,于是语重心长说道:

“爱卿切勿过于悲伤,可要保重身体继续为朝廷尽忠,为百姓尽力啊!”

“许章在科举考试中被奸人所害,这暴露了考试过程中的漏洞,为朝廷以后的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朕赐许章为富阳县男爵,爵位可世袭。”

“许敬宗教子有方,文才出众,实乃朝廷之栋梁,特擢升为中书舍人,赐身着紫袍。”

如此大的馅饼烙落在头上,许敬宗顿时忘记了哭泣,愣愣不敢相信。

在旁边官员的提醒下,许敬宗这才赶紧伏地谢礼:“谢陛下天恩。”

虽然眼角的泪水未干,但那欣喜的笑意再也掩饰不住。

若是死一个儿子就能有这样的好处,许敬宗可能恨不得把另一个儿子的人头也送来。

此时,很多官员看向许敬宗眼神充满了羡慕,真恨不得此次发生意外的是自己儿子。

其实不怪一些官员有这样的想法。

中书省,乃是朝廷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

此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

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

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

唐朝时,中书省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

以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为固定编制的宰相;

以中书舍人为核心官职,掌管省内机枢政务。

因此,许敬宗从一个五品黄门侍郎一下子提升为从三品中书舍人。

一跃成为中书省三号人物,怎能不让许敬宗欣喜,怎能不让其他官员羡慕。

若是按正常的晋升,许敬宗可能没有个几十年是爬不到这个位置的,一般的官员更是不敢想象。

在场之人中,只有杨帆憋了憋嘴不以为然。

虽然许敬宗得到了天大的好处,可也有着不少的风险。

众人只看到了风光的一面,却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李二陛下这么多的原因。

真以为李二陛下是昏溃之君么?

随便死个儿子就能赐以如此高位?

其实是有目的的,显然是为了转移世家的视线。

许敬宗作为官场上的老油条,并不是看不出李二的算计。

只是与自己承担的风险相比,收获绝对是杠杠的。

晋升为中书舍人以后,他许敬宗也算是大唐帝国最顶尖的一群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