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怂恿

难道想废黜太子不成?

作为太子殿下的铁杆支持者,候君集焦急万分。

一脚将旁边的一个胡凳踹飞,骂了一句娘西皮的。

侯君集很清楚,这一切显然又是杨帆那混蛋搞出来的。

从一介混混变成高高在上的国公爷,侯君集的内心其实是很骄傲的,所以也就养成了目中无人的性格。

当然,他也有惧怕和敬佩的人。

历数起来,能让他侯君集又敬又畏的,掐指算起来只有两个半。

第一个当然是发现他才能的李二陛下,李二把侯君集从一介微末培养成鼎鼎大名的将军,自然是他侯君集又敬又畏的人。

第二个则是大唐的军神李靖,作为大唐军方的一根标杆,李靖可以说是真正的帅才。

想当初李靖以三千铁骑血洗荒漠,一雪渭水之耻,那种神鬼莫测的兵法,足以让候君集顶礼膜拜。

李靖这人性情太过谨慎,功利之心也不强,隐隐察觉到李二陛下对他的忌惮,便果断的交出一切兵权,归隐在家,不问世事。

如此一来,反倒让李二陛下怜惜其才华,便让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

可以说,除了皇帝,李靖也是侯君集敬佩的人。

至于最后半个,当然是如日中天的杨帆。

不说杨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礼部尚书,凭着杨帆在吐蕃战场上的功能就让侯君集忌惮万分。

更何况,杨帆还有着骏场坊这个聚宝盆的支持,更让候君集又嫉又妒。

若不是杨帆的身后有李二陛下撑着,侯君集早就动手了!

由于杨帆的年少,因此可以算是半个。

如今因为杨帆,导致李二陛下让长孙无忌带兵进入东宫,侯君集当然坐立不安。

毕竟,未知的总是最令人恐惧的。

侯君集越想越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堂外传来脚步声响,只好深深吸了口气坐回座上。

在事情还未清晰之前,只得让人前去打探,显然是有消息传回来了。

“将军,有消息传来了!”来人正是国公府的管家。

“那长孙无忌带兵走东宫,所为何事?”侯君集阴着脸问道。

管家赶紧回道:“此次赵国公带百骑前往东宫,好像是为了捉拿一个叫称心的乐童!”

“大事不好!”侯君集低骂一声。

作为太子殿下的心腹,侯金奇当然了解李承乾与称心的苟且关系。

如今称心有事,若是李承乾不舍得而违抗圣命,事情就闹大发了!

是不是有人故意用称心的对付太子李承乾的?

侯君集越想越不对劲,站起身来说道:“赶紧给我备马,我要进宫见太子殿下。”

“诺!”管家答应一声,张张嘴似乎是想要说什么,最后却欲言又止,转身退了出去。

候君集的性子刚愎自用,一旦决定,怕是谁劝也不会听。

领着仆从,骑着马,侯君集一路狂奔来到东宫。

“太子可在宫中?”

侯君集跳下马,直接将缰绳交给门童,一边疾步走进宫门一边问道。

“殿下正与孔师在殿中……”

门童话音未落,侯君集已经走得没影了。

望着远去的侯大将军,门童瞠目结舌。

这位侯大将军平时那可是讲究得很,从来都是装着彬彬有礼、一丝不苟。

这或许是当年当混混的时候就没个正形,所以才刻意的想要装出一副有教养的高贵身份。

今儿个是怎么了?

居然会如此匆忙,连通报的机会都不给,简直是少见。

且不说侯君集火急火燎的来到东宫正殿,远远便见到太子李承乾同孔颖达坐于软塌之上。

虽然听不见两人在说什么,但两人谈话间气氛和谐,并没有山雨欲来之势,这,让候君集有些奇怪。

这场面与自己想象的有些不同,真是太诡异了!

孔颖达这个人,才学那自是不必说,毕竟人家祖上乃是鼎鼎大名的孔子。

作为孔子的二十三世孙,孔颖达妥妥的书香世家,名门大族。

孔颖达从小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

隋朝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

大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