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教诲、封赏

奏折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此次督运营所部面对吐蕃的大小战事,以及伤亡情况,甚至使用火燧枪以及轰天雷面对吐蕃狼骑的详细过程。

之后是杨帆对于此战中暴露出来的优势、劣势进行评论,挥挥洒洒上万字。

说是奏折,不如说是督运营用火燧枪这种新式武器作战的一次总结。

第二部分则是一份《行军伤卒医疗指南》……

这让李二陛下有些莫名其妙。

作为一个将军,打仗总结也就罢了,救治伤兵,那是随军郎中的职责,与你杨帆有何干系?

可是当李二陛下细细看下去,却不得不赞叹杨帆的用心良苦,甚至拍桉叫绝。

作为军伍出身的皇帝,李世民当然知道行军打仗,士兵其实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战死。

由于医疗水平以及救治不及时,大量伤员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才会导致死伤惨重。

这份战报之中,详细的例举了大量桉例,以及对于伤病营改革的一系列意见与举措。

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杨帆居然建议在伤兵营中增加‘护士’这一环节,并培养军中专属郎中。

细细揣摩,无一不是金玉良言,若能严格贯彻到各卫,定能给大军的战斗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抬眼瞅了瞅正端着茶盏品茗茶水的杨帆,李二陛下心头欣赏之色更甚。

这小子首次出征,不仅能观察到军中的不足之处,更能提出解决之法,真不愧于自己那句“宰辅之才不足以评”的赞誉。

当李二陛下看到第三部分,则是彻底震惊了,里面不仅详细记载着火燧枪的制造方法,还有轰天雷的配方比例。

2k

这些武器说李二陛下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可是以一敌百的利器。是对付域外骑兵的最有力手段!

只要这些利器在手,大唐将再也不怕那些在马背上生存的民族。

如果有这种武器,在以后的东征高句丽过程中必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二也不用再担心自己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原本这种利器是杨帆自己弄出来的,他不好明目张胆的去抢。

如今杨帆如此识趣主动献出来,让李世民心头的一丝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怪不得这小子要避过三省的审核单独请奏。

若是“火燧枪以及轰天雷”的制作方法泄露出去,那天下不大乱才怪!

虽然李二陛下相信三省部门的官员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

一旦这些官员的家族与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谁知道会不会有万一。

这种杀人的利器只有掌控在自己手中才安心。

只是当李二陛下看到火燧枪的复杂制造工艺以后,却有些傻眼了。

因为所要求的工艺实在太高了!

所用的钢材不仅需要耐高温,而且要有极强的硬度和延展性,简直比陌刀的制造工艺要求还要高。

随即,心头又有些释然,如果这些武器的威力真有这么巨大,即使制造再困难也是值得的。

难怪杨帆这混小子能凭借几百人灭掉几万吐蕃骑兵。

或许旁人不知吐蕃狼骑的威力如何,与吐蕃经常发生冲突,李二陛下却知之甚详!

狼骑那是吐蕃铁骑之中千挑万选出来,作为保护吐蕃赞普战斗力最强横的部队!

几万人居然被杨帆败得那么轻而易举,简直是不可思议。

窥一角而知全貌,就可以看出这两种武器的厉害。

震惊之余,李二陛下也感到庆幸,毕竟这样的利器他以后也能掌握。

成就千古一帝的霸业再不是千难万阻,再也不是镜花水月。

如果自己把大唐的疆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把百姓的生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富足。

即使自己杀兄囚父,即使自己强占弟媳,又有谁敢再说自己的不是,又有谁敢不承认自己千古一帝的地位?

李二的思想有些飘远了!

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带来的。

好半晌后,李二才轻轻合上奏折,缓缓吁了一口气,点头称赞道:“无论是此次出征的总结,还是关于专属郎中、护卫的意见,都堪称惊才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