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太太都忍不住说:“这些市井吃食,最是有烟火气,人神往之啊。”
许意迟讪笑,忙转移话题。
她聊不上衣服首饰,三言两语又拐到吃上,不由把话题转到她带的粽子来,顺道说了几个不同口味粽子的典故由来,有趣又新鲜,众人听得认真,待典故故事说完,她们把目光投向许意迟带来的粽子,充满期待。
毕竟这些粽子花样,她们也是没听过的。
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姑娘笑问:“迟娘怎地懂这么多?”
她们日常也都看书,左右看的那些也没这般丰富精彩。
许意迟对此早有准备,一说是父亲母亲教的,二说是自己寻常爱看些话本游记等闲书,闲书看得多了,也便知道些有趣的且不辨真假的故事。
众人神态不一,有羡慕、有不以为然,也有意外。
这不影响她们吃粽子,何况是她们没见过的新鲜粽子。
这些粽子是放在井下冰镇过的,带着丝丝凉意,不似刚煮出来的那样氤氲着白汽,剥掉粽叶,粽子有的晶莹白中缠绕些青色纹路,有的黄褐色上像覆了一层油衣,有的紫红紫红的点缀着各种杂果。
许意迟同他们一一说了分别是何味道,老太太感叹:“这些倒稀罕。”
老太太看着这些凉粽子,起了好奇心,遂让人也把留下的几个竹筒粽剥开。
不同凉粽的沉淀感,竹筒粽甫一剥开,热气卷着粽香、竹香、米香和肉香、果香袭来,引得人口水一忍再忍终是再也忍不住。
许意迟:“竹筒粽需在白糖里一滚,白糖沾在糯米上,有的化了有的没化,一咬下去脆生生的咔嚓作响,嘴里甜滋滋、糯叽叽的,想来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