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最是疼爱的便是小幺女,谁知道幺女竟早早去了, 她留下的骨血若不是前些日子迟娘找上门,她竟不知他们过得那般艰难。
都是她这个当外祖母的没尽心啊。
许意迟在旁看着,老人家情真意切,眼泪也掉得实在, 实不像演戏之人。
那么, 为何安哥母亲会带着安哥住外头而非家里呢?
这是个谜。
不着急解。
眼下,她也劝老太太:“外祖母您莫哭了,想来娘在上头看见您见到安哥这般难受, 必是得训安哥。您若这般伤心, 我们往后也不敢多来看您了。”
“好, 听迟娘的,不哭不哭。”
老太太从嬷嬷手中接过手帕,轻轻揩泪,另一手拉着安哥仍不放。
她把手帕回递给嬷嬷,抬手拉过许意迟的手,把她的手放在安哥手背上,自己两手覆在两人手上。
“你们常来,我且安心。”老太太声音哽咽,“你们有什么需要,皆和祖母说,莫要自己担着。”
安哥听了些母亲小时的趣事,不禁也有些黯然,闻言道:“外祖母放心,我们过得很好。迟娘很厉害。”
老太太不知想起什么,黯然了一瞬,连连道”那便好那便好“。
趁得空,许意迟从宋观手里接过装粽子的篮子,跟老太太说这是送他们的端午节里。她详细讲哪些是肉粽、哪些是甜粽,甜粽和肉粽分别各有什么馅儿。
有人眼尖,瞧见另一篮子里的竹筒,问:“这又是什么?”
“竹筒粽。”许意迟介绍道,“竹筒粽相比这些粽子,会沁一股竹子的清香,吃起来口齿萦绕绵远清香之感,感受竹子的风骨。”
“这个寓意好。”老太太赞不绝口,对旁边的丫鬟道,“你把这些捡出来,送到老太爷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