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化学和科举革新……

他们没有前人指引,一路走来都靠自己摸索,难免跌跌撞撞,这不是池云亭仗着更多的知识储量蔑视嘲讽他们的理由。

池云亭和颜悦色,让他们好好学习,等啃透这本知识点,他们就能更好的为他干活,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了。

他这样,饶是道长们自认心平如镜,此时也不不禁波澜起伏,“陛下,吾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他们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群臣们旁观全程,虽然还不知道书里面的内容,可是细细琢磨池云亭的态度,知道池云亭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个就行。

等到道长们走后,池云亭看向群臣,直接道:“爱卿们来的正好,你们回去后都琢磨琢磨科举革新一事。”

“科举革新?”官员们愣道。

“是,科举革新,以前的科举模式已经不适合朝廷,现如今我们科举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就像工部,精通造桥修路的专业人才太少,极大限制了造桥修路的进展。”

对于如今的工部开始,干活的人不缺,无论是服劳役的百姓们,还是那些源源不断的瓢虫们,都是劳动力,钱财方面,也有海关税收源源不断的支持,结果都这样了,工部的进展还是不如意。

因为不管是道路规划还是造桥一事,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的,而是需要专业的人才。

像工部,现在就缺少这样的人才,以至于他们不停的劳碌奔波,工期依旧加不快。

“还有户部,也需要对账务更精通的人才,科举的算学比例也需要增加。”

“礼部同样,邸报的发展不能只在京城打转,还需要深入地方。”只有地方的人多了,他才能发展民报、日报。

池云亭这么一说朝臣们就明白了,“是,陛下,臣等回去后就仔细琢磨这件事。”

这些条件还没有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顶多就是把四书五经往别的方向靠靠,本质上他们还是正统文人,现在则是换了一个方向筛选。

这些事情宜早不宜迟,尽管距离下一届会试还有一段时间,可是总得先通知出去,给考生们一些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学新的知识。

传到六部以后,六部官员各有思量。

户部,户部尚书陆泉垂眸,“我准备给咱们户部招揽一些专业人才。”

他的同僚们眉眼抽搐,道:“大人您可别尽招一些商人子嗣进来啊。”

他们知道陆泉在户部的根基不深,生怕陆泉扩张自己的势力,挤压到他们的空间。

“商人子嗣无法科举,如何能和诸位大人相比,我只是让他们进来做诸位的文书,更好的物尽其用罢了,毕竟随着海关税收增多,我们户部的人手也不够了。”

其实也不是不够用,而是户部能说的话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换句话说,他们对数字敏不敏.感,得靠运气,不像这次,户部可以在科举一道上培养精通数字的官员。

礼部同样,能在科举一道上有所成就的无不是文采斐然之辈,可以说礼部的官员最好选,就是得格外考察一下思想方面。

相比之下,工部的人才是最难筛选的,谁让工匠地位不如文人,但凡正统文人,很少会有喜欢木活的。

所以工部的人才,已是工部侍郎的沈淳决定从民间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