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好啊,我们就说你怎么不愿意互相检查,合着还真心里有鬼,我们真是信了你的邪,差点就被你连累了!”有考生大声嚷嚷道,肺都快被气炸,充满后怕。

他们容易吗,不知寒窗苦读多久,才终于换来科举的机会。

结果倒好,他们没被难题难住,却差点倒在考场大门口,这谁受得了。

池云亭几个看过去,才发现是考生发现了互结考生作弊,而且还不是一起。

这让贡院门口很快就变得吵闹,让人宛若置身菜市场。

余川几个彼此互相对视一眼,心里都很庆幸,果然,谨慎没大错。

不等那群考生矛盾加剧,卯时一刻眼看到来,已经有衙役听到动静,朝这边走来。

人群里不知是谁大喊一声,“还不赶紧走,要是闹到知府大人跟前,可就不是小事了。”

下意识的,那些考生想赶紧跑,很少会有考生选择留下。

这次他们比较幸运,在进考场之前就检查出问题来,还有挽回的余地,只要不去参考就行。

要不然被衙役们检查出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等到府衙衙役们赶到,那些考生已经散去,就是没走也不敢再大声嚷嚷这件事,生怕被衙役们注意到。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考生们锃亮的目光,不停的在人群里巡视着。

每次考试,都少不了考生举报,因为一旦发现个别考生作弊,就可以拉下多个竞争对手,这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

突然,他们的目光略过池云亭几个,眸光隐隐的一言难尽。

虽说作弊不好,害人又害己,但是像池云亭几个互相检查,到底还是少数。

这也意味着,他们很难从池云亭等人身上找到破绽。

果然,待到卯时一刻,贡院门开,众人按互结人数为组的排队,等轮到池云亭几个的时候,并没有出一点问题。

经过县试,到了府试,需要考生们提坐堂号,也就是按成绩排位。

而池云亭上元县县案首的成绩,自然位于第一列,和其他县案首并为一排,都在本次府试主考官——知府大人眼皮子底下进行,时不时就会下来看来。

这是上面大人检查县案首们是否真才实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县案首们在知府心里留下印象的好机会。

府试考生们什么都不让带,笔墨纸砚等都由府衙提供,等到时间门,随着笔墨纸砚一同发下来的,还有考生们的早餐。

饭食是米饭和清水,冷风吹来,凉的很快,不仅如此,池云亭稍微尝了一下,米饭居然还有夹生的。

吃冷食对肠胃不好,尤其还是这么关键的时期,池云亭把发下来的考卷快速检查一下,就赶紧吃饭。

府试一共三场,考的是帖经、杂文、策论,前两个一天一场,最后一个两天一场。

帖经就是从各书籍里随便抽取一句话让考生填空,或者出题目让考生默写,主要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考察的是考生们的记忆力。

不同于县试帖经的浅尝辄止,府试的帖经涉猎多,范围广,一眼过去,极易头晕眼花。

池云亭快速扒拉完饭,然后让衙役把碗筷收走,清理空出桌面,这才静下心来看题。

大部分题池云亭一眼扫过,就能答出来,池云亭遂提笔在草稿纸上把答案写出来。

偶尔池云亭也会遇到生僻一点的题,心里不由一叹,想自己要是没在县令大人书房抄一个月的书,并记在心里,只怕还真答不上来。

古代书籍珍贵,光是凑齐四书五经就得花费不少功.夫,更遑论费劲去看别的书籍,没钱,也没那个精力。

寒门考生们并不缺毅力,可是知识存储量上,也的确跟那些世家出身的考生没法比。

就像池云亭,要不是他想办法挣钱,就他这年纪,只怕一套四书五经都还没凑齐。

就在池云亭凝心答题,知府大人走过来,慢悠悠的看看这个考生,再看看那个考生。

他每在考生身旁停留,都会让那个考生笔墨微顿,书写速度降低,好在刚开始都是在草稿纸上写,倒也不用担心压力过大而出错。

很快池云亭就察觉到知府大人来到他身边,不过也可能是县试提坐堂号练出来的原因,尽管知府大人比杨县令年纪更大,身上威严更重,池云亭心里也没多紧张,而是一心努力答题,速度不仅没慢,反而更快。

这让知府大人有些惊奇,他自然知晓自己的举动能给考生们带去多大压力,却不想池云亭这个年级最小的县案首,面对他的压力,抵抗力却是县案首中最强的,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