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

程氏的礼送到浔阳老家时,芳娘正欲启程去湖州,她日子过的极其顺心,虽然是续弦,丈夫比她大十多岁,但是丈夫人品学问没的说,她进门又生下一子,更是站稳了脚跟。回到娘家,亲爹娘嫂嫂包括老夫人都围坐在她身边,浔阳县令夫人更是数次上门结交,这让芳娘极其有面子。

正好这时,程氏送的节礼也到了,芳娘不免又有几分得意。

但是她又未免想起另一件事情,心里不免有几分不安,又去找顾老夫人:“祖母,当年您为七妹妹定下的那个农家子?如今学问做的如何了?”

那年,她成婚当日新郎逃婚,她和顾老夫人去乡下避难,心中难受至极,顾老夫人那时还道:“不如让你过继到你二叔名下,有个做官的叔父,不如有个做官的亲爹。”之后,她老人家又喃喃自语道:“罢了,你二婶是高门大户的女儿,又因为妙娘在我手上,对我深恨不已,若是再提让你过继,怕是鹏举的前程会被掐断,罢了,罢了。”

芳娘更是伤心难过,甚至心道,她这样的伶俐人,就因为爹的身份不如二叔,以至于自己的婚事还不如那个傻乎乎的七丫头顾妙娘。

是的,妙娘虽然是二叔二婶的心肝儿,但是她在祖母手下过的还不如她,比她差太远了,都七岁了还不太会说话,笨笨的样子。

因此她撺掇顾老夫人在乡下为妙娘定了一门亲事,她说的理由也冠冕堂皇,“此子虽为农家子,却如此好学,日后恐怕有大才,妙娘那笨笨的样子,也说不到什么亲事,定下这等寒门子弟,想必人家也不会欺侮她。”说完,她还多了个心眼,“您趁着妙娘还在此定下此婚事,日后婚嫁都在浔阳,二婶也不会再提让妙娘归去江宁啊。”

顾老夫人见那农家子面目清秀,虽然布衣着身,小小年纪却口齿清晰,也动了心思,故而给了玉佩那农户,农妇很是高兴,芳娘趁机又赠银五十两,让那农家子好生读书。还把二叔名讳官职都说了一遍,让他日后长大了上门提亲。

那晚上,她才痛快的笑了笑,凭是你爹是知府又如何?照样只能嫁个泥巴腿子。

她们浔阳顾氏祖上还是豪强,到了她家这一代已经是疏族,只能称一声寒门,二位叔叔闻名乡里,但求学亦是十分艰难,更不能说农家子了,连寒门都称不上,走科举之途,那是无稽之谈。

芳娘是知道农家人的狡猾的,有这样的好亲事,他们只怕是攀着杆子就上了。再者这农家子家徒四壁,其母身上打满了补丁,腌臜极了。

那时的芳娘愤世嫉俗,自己过的不好,巴不得大家都一起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