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引领世界造船技术变革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6073 字 5个月前

「没错,我叫马文明,是郑和先祖的第32代传人。」

「胡说,你姓马,人家姓郑,怎么能乱认祖宗?」一个工作人员忍不住开口了。

面对着这名手下,秦涛也有些无语:「咱们找个办公室说吧。」

省得这么多外人打扰,还会提一些白痴的问题,居然连郑和的真名叫做马三宝都不知道。

这名开口的工作人员旁边,一个人小声地和他说了一句,他也立刻羞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了。

「当年,先祖除了过继了大哥的长子之外,还收养了两名亲侄子,我的先祖,就是被收养的一名侄子。」

「你有什么证据?」许正阳问道。

实际上,秦涛对这个人是否真的是郑和的后代,并不关心,那毕竟是远去的人物了,和这个时

代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但是许正阳关心,他得确定眼前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如果是假冒的,那他会好好地教育对方一番,用谎话来骗秦总,这种行为究竟有多么的恶劣。

「我有曾经宝船的图纸。」

「宝船的图纸?」

宝船,是郑和下西洋乘坐的主力宝船,按照明史的记录,长44丈,宽18丈,换算一下,14667米长,5094米宽,绝对是万吨级的船只了,比后来大航海时代的那些欧洲船只大得多了。

但是,这种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知道。

毕竟,七下西洋之后,明代就开始闭关锁国了,建造宝船的工匠也都转行了,经历过了几百年的历史之后,一切都被掩盖起来了。

到了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的时候,中国船舶协会制造了一艘尖底的宝船模型,之后,各地如果想要纪念郑和下西洋,用的模型都是仿照这个的。

具体真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现在,眼前的人居然有宝船的图纸?

「你带来了吗?」

「没有,图纸在家里。」

如果真的有,那这种图纸绝对是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他不可能带在身上。

那你说了个什么劲?许正阳的眼睛里又是不屑。

「那你记得吗?能画一下吗?」秦涛问道。

马文明点点头,拿着纸笔画了起来。

「这是一条船?不像啊!」许正阳很好奇。

「这是一个船帆。」马文明说道:「我家流传下来的图纸,就只有这个船帆的图纸。因为我家的先祖,以前就是监督造风帆的。」

原来如此!

「等到以后,图纸传到我手上的话,我可以把它捐献给航母公园的博物馆。」马文明说道:「现在图纸在我爷爷手里,我还不能拿过来。」

这家伙,又在放马后炮!

许正阳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不信的。

「我在小的时候,就对这个图纸很感兴趣,所以,就开始研究各种风帆。」小伙子说道:「我上了华亭大学之后,学的也是造船,经过我的研究发现,现代船舶,照样需要风帆,比如,几十万吨的油轮上,也可以使用风帆!」

「几十万吨的油轮,使用风帆?吹得动吗?」许正阳对这个小伙子的话是不屑一顾的。

在以前的时代,使用风帆是没办法的,毕竟没有发动机,只能使用这种手段,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发动机,谁还会看得上风帆?

尤其是,几十万吨的油轮,要说靠风帆能带着走,那许正阳是绝对不相信的。

「吹不动,但是可以省油。」马文明继续说道:「我计算过,如果按照宝船那样,在油轮上插四面风帆的话,可以节省百分之五的燃料,对油轮来说,就意味着一天能少消耗五吨左右的燃料,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吨!对船东来说,能极大地节省开支,如果要是能进一步精心布置的话,那可能会节省百分之十的燃料。」

油轮这种庞然大物,就算是使用最便宜的燃料,也会消耗很多,能节省燃料,是所有船东都喜欢看到的。

「这样的话,能大大地降低碳排放,也算是我们为环保做的贡献。」秦涛开口了。

相比那个省油的理由来说,减少碳排放,船东肯定不在乎,但是说出去好听啊,这样一下子就显得高大上起来了。

「秦总,您同意了我的计划?」马文明很高兴。

秦涛笑着摇头:「我得听你具体的计划,你还打算使用原来的宝船风帆吗?」

马文明摇头:「当然不是,我们要与时俱进

,在大学里,我一直都在研究这些东西,我认为,目前我们应该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从材料上来讲,那种古老的帆布风帆早就过时了,碳纤维是高大上的,轻质、高强、高耐海洋环境。

「由于我们的油轮都是比较巨大的,所以,这种船帆也会比较大,升起来之后,高度至少要有40米,这样一个风帆的面积就几百平方米,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它的控制系统,我们不需要一个水手来操作,全自动控制。」

风帆一键升降、自动旋转,能够根据航行环境、运动状态等实时数据,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使风帆自动寻找最优角度,实现智能化精细控制,有效提升翼型风帆助推效率。

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说出来,就连许正阳都收起了刚刚的质疑,开始认真考虑起来,这个计划要是成功了,或许还真的会成为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呢。

想想以后海上那种庞大的家伙,上面插十几面风帆的场景,他又觉得有些好笑,真的会有这种东西吗?

「秦总,您觉得我的这个方案如何?」马文明向秦涛问道。

秦涛点头:「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