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周大少爷回来了

不管和国外谈的价格是多少,沈文杰雷打不动一斤只留毛利3毛,其他的都归梁晓南,创汇可以,“成本”钱必须给梁晓南。

“第一批货款都收回来了,我可以和你结账了。”沈文杰说,“你什么时候来收一下钱?”

“过几天吧,这几天我还有事。你要的黄花蒿,月底之前最多1万3千吨,多了调拨不了,大哥,植物生长也要时间!”

梁晓南和沈文杰聊着天,忽然沈文杰捂住电话,说了一句:“邓书记你回来了?”

邓又君问了一句:“给谁打电话呢?”

沈文杰说是梁晓南。

邓又君立马抓了电话,问梁晓南:“小梁,我接到国外的水果订单了!就你过年给我们带来的那些苹果,外商想要,2米元一斤,怎么样?”

2米元,瓷国币4块9毛2分钱。

可以呀,这个价格比国内高十倍。

“要多少?”

高兴啊,又有一个新品种可以出口赚美刀。

“他们是想签一个长期订单,给那边大超市供货的,每个月都要1000吨以上。”邓又君比她更高兴,梁晓南这句话就说明她手头有货。

“苹果都是集中成熟,每个月发货,我们就要反季节种植,那要用大棚,或者冷藏分批发货。”梁晓南说,“那我的成本不低,至少要4块7毛钱。”

给他们留2毛钱毛利润可以了,不是她心黑,这个事一开始就要把规矩做好,第一单的利润就是以后所有合作的参考。

她宁愿给他们发奖金,也不愿意把价格压低。

邓又君觉得2毛钱有点低,沈文杰在旁边说:“老邓,2毛钱真不少了。你想想,秋季大丰收,你搞点苹果没问题,冬季呢?春季呢?而且,她把货都是直接送到码头,运输费、冷藏费,各种装卸费,都是她的成本,咱们什么都不用付,2毛钱差不多是净利润了。”

邓又君想想也是哦,跑跑腿就净赚一斤1毛5以上,每月1000吨,毛利润就是30万以上,关键是创汇,这才是进出口公司存在的最大意义。

邓又君立即同意了:“行,小梁,你这边没问题,我就接订单了。”

梁晓南心里乐开花,周严的这个朋友沈文杰真不错,处处为她这个供应商考虑,这才是最佳合作伙伴,来劲儿!

“行,”她带着笑意对邓又君说,“我等你的订单签好,就给你发货。”

放下电话,梁晓南的心情美的冒泡。

出口有沈文杰的东方进出口公司,内销有曹原的南北食品厂,生产有鱼县国营农场,她的空间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