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吹风脑门疼

也走到了长平城外。

长平辖下有二镇临海,坐拥两处天然海港。

西、南两个方向各有一条河。

城西过河便是永宁。

城南这条河与谷丰一衣带水。

也是闫家父女所渡之河。

两人从南门入城,进出城门的人不多。

很快就排到他们。

那守城的官差见了竹签,果然只要了人头钱。

就是这人头钱有些贵。

闫玉这个小儿也按大人算,要三个铜板。

两个人就是六文。

“等有功夫得算算,到底是走水路合适还是陆路合适。”闫老二道:“算上木筏的,算上三宝的,算上咱的……”

“爹!咱在家不是都算过么,肯定是走水路合适,拉东西多,你走官道,就算省下住驿站的钱,到了城门口,不也得给。”

闫玉道:“那船头都说了,不在他那交,就得在这交,咱要是不带上三宝,买回东西还得另外雇车给咱拉到码头……都一样的爹。”

闫老二叹气道:“一出门,哪哪都要花钱。”

他摸了摸怀里的半截人参,“走,先去药铺。”

有过几次找药铺的经验。

闫老二很快锁定了几间药铺,在这几间钻进钻出。

那药铺掌柜见这乡下汉子又带着孩子回来了。

都乐了:“我说老乡,还是我给的价实在吧,你那人参少了一截,大户人家都是收整参,人家指定不要,只有给了我们药铺,切成参片慢慢卖”

“就少这么点,你们折得也太狠了。”闫老二满脸哀怨的控诉道。

那掌柜原本还待见他。

什么人家啊!

乡下泥腿子,挖着人参还不赶紧拿出来卖,藏着掖着当个宝贝妥当放着也行,好么,当那地里的大萝卜呢,还自己切了一段吃了……

浪费啊!

可看他这出一家进一家来来回回的问啊讨价还价,一脸的纠结惆怅不舍得,不知咋地,他看着就觉得好笑。

心情一好,人也宽容许多。

“那你说能咋整,整支好卖,我们不压钱,收你这半支,我得一片一片的卖,你以为这是大萝卜呐,按斤称,多少斤就给你多少钱,这人参,是啥人都吃得起的吗?”

“我给你看看。”掌柜回身从药柜里找出参片那一格,抽出木匣,打开里面包裹的严密的几片参片。

隔着布,用手捻着,离老远让看。

“瞧仔细喽,这么薄的一片,一副药里,两片也就顶天了,寻常的药方也用不到它。

你自己说,你那一半参能切出多少片来,我得卖到啥时候去。”

闫玉认为掌柜说的话在理。

这就是货物沉淀的时间成本。

她看向她爹。

闫老二自己是个买卖人,这能不懂吗?

咳咳,小买卖也是买卖。

“掌柜的,你再加些吧。”他还是不放弃。

掌柜更是笑,眼睛都眯缝起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从这位身上割肉,看着心疼的。

“行啊,我给你加一口,你也别这家那家的来回折腾了,我看你都累得慌,五钱,三十五两五钱!”

闫老二神色变幻半天。

憋出来一句:“行,我要银子,不要铜板。”

闫玉强忍着不笑。

这是和卖羊那小不点学的吧。

银子兑铜板,更划算些。

掌柜笑呵呵道:“行啊!”

本来也没想占这便宜。

就是可惜了。

这可是上七两的好参。

再加上切掉的那一块,就算没到八两,也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