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激烈的竞速赛

第一百三十九章

杭峰顺利绕过的第一处难度障碍,腰腹部力气用到发酸的程度,同时还需要足够的巧劲。

紧贴着巨石滑过,后背甚至有种隐约被切割的感觉,他自己却还算满意。

毕竟不是大回转单板选手,缺乏锻炼的前提下,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

顺利挑战成功。

就不再去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

杭峰将注意力放在前方。

第二处难度障碍就在前面。

那是一处人工堆砌的跳台,仿照出一处雪堆,但在连续的比赛后,上面的积雪已经消失不见,落出大片人工堆砌的痕迹。

白色的沙袋结实耐磨,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沙粒,公园滑雪里大多人工障碍都是由类似的工具搭建。

如果说,只是雪包还好。

就算是没有积雪的雪包也不难。

但这之前,不知道有多少选手没能很好地控制雪板,撞在沙袋上,导致雪坡和沙袋有一个接近30厘米垂直落差。

没有了用积雪搭建的,向上滑的“桥梁”,后续的选手们只能选择跳跃。

这处障碍物的技巧运用,非常像“坡面障碍技巧”这个项目,在滑行中经常出现的跳跃动作。

当然,这难不住杭峰。

因为在“u型池”里,他们这个项目的运动员,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稳定地跳跃。

只有正确地跳跃,才能保证在u型池上每次的折返可以获得更大的惯性。

积累到最后,高高跃起,势不可挡!

“跳跃”是u型池的基础。

杭峰看着越来越近的“断崖式”沙袋,眼睛里似乎有数据在流淌,八米……五米……三米……

结合时速,判断距离,身体肌肉绷紧如拉紧的弦。

虚空传出“嗡”的一声,在耳畔炸响。

弓弦松开。

杭峰一跃而起,轻松飞跃过沙袋雪包。

继而身体下落。

下落。

下落的比想象的时间还要长。

将近0.8秒了吗?

这个雪坑是有多少人栽在里面啊?

……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架无人机已经飞到了杭峰上方。

就像一个只会被“精彩”所吸引的存在,这架无人机在操控者的手里,总会先一步守候在每一个难度障碍前。

如果有人留意,如果杭峰抬头,就会发现这架无人机已经跟了自己很久了。

无人机下方挂设的摄像头就像一双眼睛,锁定着他。

明明杭峰并不是滑在最前面的选手,但它显然只对杭峰感兴趣。

因为杭峰选了一条最难的赛道。

从资格赛到现在,选择这条赛道失败,摔倒的选手不少于十人。

包括不久前举行的男子双板1/8赛,就有四个人选择滑了这条赛道。

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顺利滑完全程。

其中一个,是在上一个圆石障碍前被迫降速,进而失去了竞争能力。

剩下两个人,全部栽在这个难度过于的高,几乎可以达到五星“断头崖”难度的障碍上。

因为这个道具的难度严重超标,所以大赛组已经在商议要不要进行处理。

只不过是在“修补”和“移除”上产生了争议。

裁判组支持修补和移除的人数一样多,各执一词。

一边认为选择修补这处障碍对前面因此被淘汰的选手不公平,移除就更不公平了,所以建议不要动这处障碍。

另一边则坚持这处障碍不符合四星赛道的难度,如果不及时处理,赛后一定会有选手投诉。

因为人数相同,关于这处障碍的处理办法就被搁置了下来。

或许,每一位裁判都在观望,四星级的选手是不是无法处理这个障碍?究竟是赛道的问题还是选手的问题?还有没有更多的选手能够冲过去,顺利完成?

最后是总裁判说:“等单板的1/4结束,再做决定。”

如果杭峰能够顺利通过这处难度,能够通过和不能通过的选手就2比2平,也就说明选手的自身能力可以弥补赛道的难度过大问题。

此刻。

杭峰并不知道,在那架飞临头顶的无人机后面,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他。

杭峰还是男子单板小组赛里,第一个选择这条路线的人。

前面已经比完的两个小组,不知道是因为提前知道了这条路线难,还是已经放弃晋级了,几乎都是以跟滑的方式滑在中间难度简单的赛道。

杭峰还是第一个闯进这条路线的人。

在他做出选择后,无人机第一时间就锁定了他。

裁判们在镜头后面,看着他挑战圆形巨石,潇洒飘逸的一个大回转,看着他速度不减的来到“断崖”雪包的前方。

捏了一把汗。

这是杭峰吧?是不是太虎了一点?

一点减速的动作都没有就往前跳,就不怕在自己看不见的前方,跳进坑里?

而前方,确实是个坑。

这样深的雪坑,即便是在野雪挑战赛的赛道上都不多见。

落地的位置与后方的跳台落差本就超过一米。

又因为前面选手砸出的坑洞,雪坑下陷30厘米左右。

凌乱的积雪裹着沙土,凌乱地堆积在雪坑下方,还有拳头大小的冰块在当中如尖刀般矗立。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环境。

即便是擅长跳跃技巧的“跳台滑雪”和“坡障滑雪”选手挑战这个障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恐怕都很难完成。

杭峰的滑雪主项只是“u型池”,应对跳跃之后的坡面技巧,肯定会有所不足。

在坐的裁判可以不需要知道所有参赛选手的能力,但杭峰……他们都详细地了解过。

一名“u型池”的运动员,能不能顺利完成这处更倾向于“坡障”和“跳台”技巧的障碍呢?

滑到障碍前的杭峰没有丝毫的减速,他甚至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速度,而将身体压了下去。

有点像滑板速降压风的姿势,但没有那么标准。

因为滑板速降没有跳跃。

杭峰的双手放在腿侧,以一种微微绷紧,做好时刻举起的准备,迎接前面的障碍。

他全神贯注。

头如矛尖,在洁白的雪地上,滑出一道乌光。

“唰”的一声。

飞了起来。

身后有看不见的翅膀张开。

向上跃起。

姿态轻盈。

飞出去。

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