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贾珩:这万里江山,究竟谁主沉浮?

庄妃这会儿,正是带着福临,此刻沿着宫廷之下的密道,向着城外行去。

多尔衮回转过神,沙哑着嗓子,说道:“知道了。”

汉军源源不断进入城中,但兵力倒有些铺展不开,一时间并未占据绝对的上风。

幸在兵力源源不断,双方陷入了消耗战当中。

短兵相接,肉搏厮杀。

……

……

而此刻,多尔衮面容上现出一抹黯然,缓缓闭上眼眸。

不知何时,已是傍晚时分,西方天穹可见霞光弥漫,而盛京城内的街巷当中满目疮痍,遍地苍凉。

抬眸四顾,可见残阳如血,城内可见断裂的刀枪以及一面面燃烧成烟的旗帜。

在这一会儿,喊杀声已经零星稀落了几许,女真各处旗丁的抵挡也正在变弱了许多。

因为,一些女真八旗旗丁开始投降,原本汉使进入城中承诺的既往不咎,也成了一些八旗老牌勋贵投降的救命稻草。

这会儿,谢再义指挥着果勇营的汉军骁骑,驱赶大批女真八旗兵丁向宫城围拢而去。

不仅是谢再义,贾芳与康鸿以及其他京营将校,也渐渐率领兵马抵近宫城,最终在宫城四方完成了合围。

扛着云梯的汉军向宫城攀爬,一架架木质云梯搭在城墙上,汉军兵卒手持雁翎刀,攀爬至城墙墙头,与女真八旗旗丁厮杀一团。

但听刀枪碰撞,乒乒乓乓之声响起。

汉军如赤红火焰一般,汹涌成火海,燃烧着身穿各色泡钉铜甲的女真八旗旗丁,逐渐压缩着女真八旗旗丁的活动范围。

女真八旗旗丁手持牛皮盾,向着巍峨高立的宫城猬集,抵挡着汉军的进攻。

多尔衮立身在城头之上,正在与亲随马弁率领着正白旗的兵马,抵抗汉军的围攻。

但这一切终究是徒劳,仍有大批汉军士卒冲杀至宫门近前,杀散围城的守军。

就在这时,朱红宫门“吱呀”一声,轰然打开。

“投降免死!”

谢再义身后的一袭红色披风随之飘起,刚毅面容上满是腾腾煞气,高声喊道,几如舌绽春雷,声音在这一刻甚至暂且压制了战场上的厮杀声。

而原本缩在一团的女真八旗旗丁,此刻似乎也如梦初醒,也不知是谁先带的头,只听“当啷”一声,旋即,众女真士卒纷纷将手里的兵器弃掷于地。

而城墙头上,正在率领亲兵与汉军厮杀的多尔衮见此,怒喝道:“尔等是我大清的骁勇锐士,岂能投降?”

然而,此刻却似起了连锁反应,大批女真八旗旗丁纷纷丢下兵器,一时之间,噼里啪啦之声响起。

多尔衮见此,心头只有一念,大势已去,他多尔衮,绝不当汉人的俘虏!

这般想着,在正白旗旗丁精锐的护送下,向显德殿方向退去。

……

……

盛京城外

贾珩与陈潇、魏王、楚王观望着战局,手里拿着一根单筒望远镜,看向那远处的盛京城,听着渐渐远去的喊杀声。

此刻,汉军已经完全占据了盛京城。

心头却不由涌起前世平行时空的明末年间,女真十万八旗入关,主宰中原,何等的意气风发?

如今,满清所有的野心和宏图壮志,都已经化为镜中花、水中月,成了梦幻泡影。

作为一个深知满清荼毒中华的后世之人,深知满清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阻碍,这是一个谓之君主封建专制最为巅峰的时代。

但之后就是盛极而衰,丧权辱国。

只是未来的满清平灭之后,这万里江山,究竟谁主沉浮?

魏王陈然目光振奋,说道:“子钰,喊杀声小了,可以进城了吧?”

这一刻的魏王,万分期待进入城中。

“先让京营诸将校打扫战场,我们第二天再进城。”贾珩斜飞入鬓的剑眉挑了挑,面色微顿。

在这一刻,他并没有率领手下的骑军进入城中,与手下将校抢夺功劳。

哪怕他擒杀了多尔衮,对于封郡王之爵也不会有太多帮助,但如果是一个普通军将,可以封伯、乃至封三等侯。

所以没有必要。

陈潇面如玄水,神色怔怔看向那蟒服少年,心头思索着下一步的动向。

彼时,暮色降临,巍峨的城门楼上恍若隐在一团漆黑如墨的黑暗当中,恍若一只巨大的野兽,似要择人而噬。

城门楼上,一盏盏灯笼相继点起,在这一刻,随风摇曳不停,在秋日的夜晚颇见几许萧索。

而在这一会儿,城中的喊杀声,渐渐低了下来。

此刻,盛京城宫城之中忽而燃起一团团熊熊大火,彤彤火光在这一刻冲天而起,隔着数里,都依稀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