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南安:苍天无眼,苍天无眼啊!(求下月票!)

这两天为数不多的信念支撑,就是贾珩也能大败,这样两相对比,就可以比烂脱罪。

南安郡王严烨此刻也目光呆滞,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贾珩小儿又打赢了,别又是中了敌寇的诱兵之计吧……

可明明是四五万兵马,纵然是诱兵之计,也没有这个诱兵之计法。

此刻,多年在军旅之中养成的战争直觉,让这位南安郡王心头为之纠结不已。

又让贾珩小儿打赢了?

苍天无眼,苍天无眼啊!

魏王陈然脸上却现出一抹喜色,说道:“子钰打赢了!”

先前,他在旁听军情之时,就开始隐隐有种直觉,子钰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事。

见魏王喜不自禁,南安郡王心思复杂,他与贾子钰究竟谁和魏王亲近一些?

魏王陈然面上喜色掩,道:“岳丈大人,当为此胜浮一大白才是。”

说着,拿起酒壶,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继而一饮而尽,因为喝的猛了,脸颊不由浮起两抹异样潮红。

见得此幕,严烨心情更为复杂,本来这杯庆功酒应该是为他而饮的。

魏王陈然说道:“岳丈大人,兵马后续扫荡青海,可能还需要不少粮秣军需供应,岳丈大人,我先回城中安顿好这一切,随后再过来寻岳丈。”

现在大胜之时,等到战后军功奏疏递送京城,他在西宁帮着供应粮秣军需,也是一桩大功劳。

严烨压下心头一丝复杂的心绪,说道:“殿下先去罢。”

说完,目送着魏王陈然离了牢房,继而,牢房中响起一声空荡荡的叹息。

……

……

海晏

贾珩此刻已经领兵来到海晏,听闻王循所言,面色凝重,说道:“庞师立,你即刻领七千骑军,前去接应谢再义。”

以五千骑军追击虏寇万余大军,谢再义此举还是有些冒险的。

庞师立拱手应是,然后领了军令前去接应谢再义。

贾珩看向金铉,说道:“剩下来,就是扫荡青海诸番人,收拢青海蒙古诸部,应对即将到来的准噶尔部落。”

既然多尔济去了准噶尔,那么料敌从宽,就需要做好准噶尔会派兵前来驰援的打算。

金铉沉吟片刻,说道:“卫国公,也要防止前往藏地的固始汗兴兵回师青海。”

几乎不用想,身在藏地的固始汗听闻消息,肯定会兴兵前来驰援。

贾珩说道:“我打算请额哲可汗前往西南,以防止昌都的固始汗援兵。”

再往藏地,那里蒙古以及其他番族情况更为复杂,所以一开始的烧杀掳掠之策,其实是有些…考虑欠妥的,或者说不够周详齐备。

既要有刑威震慑,也要有德泽怀柔。

这样统治成本最低。

如果用察哈尔蒙古收拢部分青海蒙古,然后入藏地与固始汗相争,是否能将藏地收归汉廷?

这其实是一种战略构想。

如果能解决两块边疆之地,进而开疆拓土,也算是为后世留下一份儿基业,也不枉他来到此世一场。

贾珩思绪一时纷飞莫名,以至金铉不得不提醒了一下少年国公,说道:“卫国公,卫国公。”

贾珩回转过神思,说道:“没什么。”

金铉问道:“如果准噶尔可汗真的来相助,卫国公打算如何应对?”

贾珩道:“上禀朝廷,趁势打过一场,收复关西七卫,剑指西域,准噶尔部落大概能调拨十万兵马?”

面色顿了顿,说道:“不过我以为真的打起来,可能藏地的固始汗也会出兵,不管如何,兹事体大,需得和朝廷通通气。”

他这两天写的报捷军报应该已经经急递,到达京城了吧。

金铉点了点头,面上若有所思。

……

……

此刻,茫茫大漠,傍晚时分,晚霞漫天,一轮彤彤大日在西方天穹悬挂,残阳如血,如诗如画。

正在冒着硝烟的赤红旗帜燃烧着多一个黑孔,而断裂的刀枪之下,遍地的尸身。

偶尔有秃鹫在尸身的脸上啄了一下,扯下一块儿肉,大快朵颐,嘴里发出“咕咕”的欢快声音。

然后似乎感受到马蹄声乱的偌大动静,“扑棱棱”地飞上天空,似是恐惧地看向远处的大批骑军。

此刻,身穿一袭红色号服,手持雁翎刀的汉军游骑速度放缓几许,打起的旗帜之下,一众亲卫簇拥着一个披着暗红色战袍,内罩盔甲的青年武将,武将微微眯眼看着沙漠之上渐渐为风沙掩淡的马蹄印,那张刚毅的面容,皮肤粗糙,满眼血丝。

此人正是大汉忠勤伯谢再义。

谢再义领兵追击,自青海湖以北,一直追逐到罕东卫,再到茫茫大漠的边缘,通过这一路厮杀,多尔济相继留下六七千兵马,双方一路缠斗,在短短的六七天内交手了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