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崇平帝:等一下,我梓潼呢?

陆理目光盯着那少年,心头涌起一股屈辱。

根据宫里的意思,等会儿要让他念诵祷辞,给这贾珩小儿念诵?

奴颜婢膝,奇耻大辱!

而三位或明或暗的贾珩岳丈之列。

林如海这位准岳丈,则是捏着颌下胡须,瞧着那少年,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玉儿倾心子钰,将来公主和郡主嫁给子钰以后,子钰以后还能多陪陪玉儿吗?

贾政同样看着那少年,面上带笑,心头满是欢喜之色。

这样的天家恩宠,纵是宁荣两公在时,也略输一筹。

至于秦业……今日告了假。

倒不是置气,而是自觉实在有些尴尬。

贾珩此刻与咸宁公主、李婵月拉着红绣球绸带,沿着宽阔的石阶在宫女和内监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向着熙和宫行去。

因为要保持步调一致,又要雍容典雅,是故走的缓慢。

而此刻已是近晌,日光从南方照下,落在三人身上,在崇平十六年的夏天,恍若一副徐徐展开的盛世画卷。

事实上,在廊檐下的数十位画师,也正在执画笔描摹着今日的盛景。

或许千年以后,在博物馆中,讲解员对着这幅画卷叙说:“这是卫国公娶着咸宁公主和清河郡主的婚典图,这是一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正式拉开了陈汉……”

贾珩此刻与咸宁、李婵月,在众人簇拥下,跨过一道高高的红色门槛,进入大殿之中。

此刻,大殿两侧的文武官员,哪怕再不愿,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那少年,心头可谓五味杂陈。

许庐此刻眉头紧皱,目光闪烁不停,心底不由涌起一股担忧。

仔细思量,卫国公的确有大功于社稷,单凭执奴酋之首,就有些震古烁今,不知如何赏赐,而圣上嫁女,压制其爵位升迁速度,的确是很好的选择。

可如此一来,卫国公与天家成了亲家,如是来日有莽新、杨隋之事发生,虽说今汉不是前汉,但也不得不防。

而且,真的压得住卫国公吗?

此人不仅通擅兵事,又晓达政务,那新政四疏,还有巡盐、治河。

说白了,就是贾珩基本就是万金油,犹如十全老人身边儿的傅恒,福康安,阿桂……

随着礼官的清朗声音响起:“一拜天地,跪。”

贾珩与咸宁公主、清河郡主向着大殿朝外的方向跪下,叩拜着。

而殿中心思繁乱的文武群臣,也暂且压下了心头的疑惑。

这时,翰林院学士陆理忍着一股心头的恶心,“刷”地展开明黄色的绢帛,展开翰林院书写的祷祝之辞,声音清朗,文笔骈俪,这祷祝之辞自是奏禀于天地。

自今日而始,贾珩与咸宁公主、清河郡主结为连理,并且在祷祝之辞中细说了兼祧的缘由。

毕竟,自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这兼祧之法总要寻找依据。

殿中一些喜好文辞,寻章摘句的老臣,都捻起了胡须,如饮佳酿。

贾珩充耳不闻,与咸宁公主以及清河郡主跪着天地。

“起。”待陆理捏着鼻子将辞疏念完,礼官高声说着。

在一对半新人的转身之时,礼官也没有耽搁,高声道:“二拜高堂,跪。”

崇平帝看向三人,心神中也有几许欣然或者说成就感,今日之局面可谓他一手促成,当然也是子钰争气,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咸宁和婵月才能嫁给着他。

崇平帝看向三人,笑了笑道:“咸宁、清河与卫国公请起。”

“谢父皇。”贾珩面色微凝,朗声说道。

相比宋皇后以及端容贵妃,他不管什么时候还是称呼娘娘为佳,在天子私下时候称呼父皇,反而显着亲昵。

咸宁公主与清河郡主也起得身来,在红色盖头下的一张瓜子脸蛋儿和鹅蛋脸蛋儿俱已娇羞通红。

饶是咸宁公主早就与贾珩有着夫妻之实,此刻明媒正娶,也难免心头甜蜜不胜。

而小郡主藏星蕴月的眸子更是见着羞喜,攥着手帕的素手手心都是汗,不知为何心头有些甜蜜和欢喜。

小贾先生,以后就是她的夫君啦。

崇平帝面色微顿,目光温和地看向那少年,轻声说道:“子钰,朕之爱女和外甥女许予你,望你能金玉其贵,举案齐眉,不辜负这一场天作姻缘。”

贾珩道:“微臣多谢父皇提点,微臣视公主和郡主为珍宝。”

这时,崇平帝也不多说,吩咐着戴权,只见戴权手中有着一柄玉如意,笑了笑道:“别的,朕也不赐你,这个你收着吧。”

这玉如意自是让贾珩在洞房花烛之夜挑着盖头的。

而珠帘之后的宋皇后与端容贵妃,隔着帘子看向那三人,娇媚玉容上笑意微微,目中也现出感慨。

“夫妻对拜。”礼官高声说道。

这时候,两个女官搀扶着咸宁公主与清河郡主向着另一侧而去,然后向着贾珩对拜。

贾珩也向着两个盛装华服的少女对拜行礼。

“送入洞房。”随着礼官的声音,内监解下贾珩胸前系在红花上的红绳,女官和嬷嬷搀扶着咸宁公主与清河郡主。

“礼毕,奏乐。”随着内监从殿内向殿外次第而去,宫廷乐师开始顶着大热天奏乐。

而整个流程在殿中文武群臣观瞧下,初步告成。

一曲喜庆的曲乐送着咸宁公主与清河郡主远去。

其实并非直接前往公主府等待洞房,而是送至琉璃簪缨马车,在此之后,还要让贾珩与新人一同前往太庙祭拜。

其实,完婚之后,还有个向冯太后与太上皇请安的典式,但这两天太上皇身子欠安,就没有让贾珩去拜见,只能等归宁以后再行补上。

贾珩此刻在熙和宫中,正在接受着天子以及宋皇后和端容贵妃的叮嘱。

这次叮嘱就比较正式,对贾珩多是书面之言。

贾珩在下方一一作答,毕恭毕敬。

等到帝后妃三人再无只言片语,贾珩这才松了一口气。

“卫国公携公主和郡主前往太庙祭拜。”内监扯着嗓子在殿中,高声说道。

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崇平帝面容带着笑意,看向那少年,目光温煦几分,笑道:“子钰,去罢。”

这次崇平帝没有陪同,而是打发了大明宫内相戴权,送着贾珩前往太庙。

戴权那张白净面皮上笑得褶子都散开许多,轻声说道:“卫国公走吧。”

贾珩道:“有劳戴公公了。”

说着,在戴权的相陪下,前去与咸宁公主与婵月汇合。

而熙和宫殿中的文武群臣,则是目光复杂地看向那穿着喜服的少年。

就在这时,殿外玉阶远处,一个内监忽而高声道:“陛下,西宁大捷,西宁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