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贾珩的三杯酒,班师回京!

贾珩举起酒杯,在众人瞩目中,将杯中酒洒下大地,一众左右护送的将校,面上已见着崇敬之色。

崔庆

又提起酒壶,斟了一杯,双手递送过去,道:「永宁伯,请。」

贾珩接过酒盅,默然片刻,看向一众围观的士绅,以低沉的声音说道:「这第二杯。」

「本官要祭奠这次因水灾罹难的江淮百姓,洪灾无情,黎庶多艰。」

此刻,原本围拢的淮安府士绅百姓,闻言,都是安静下来,神情肃穆。沈邡眯了眯眼,心道,还真是沽名钓誉,惺惺作态。

贾珩面色一肃,将酒盅的酒水倒在地上。

这时,淮安知府崔庆又递送过去一杯,脸色也有几分肃然。贾珩道:「这第三杯。」

说着,顿了顿,目光逡巡向在场的淮安府百姓,以及赵默、沈邡、杜季同周方站着的一众青袍、绿袍的官吏。

「这一杯,本官要敬淮安府城的众位父老乡亲,还有诸位在抗洪中勤勉用事的漕运部院、淮安府下辖府县衙门,河道衙门诸位同僚,如无诸位同舟共济,官民一心,断不会有江左安若磐石,百姓安居乐业。」

原本被叫来欢送京营大军的诸衙门众官吏,原本还有些心思复杂,闻听此言,都是心头震动,只觉心底涌起一股暖流。

以贾珩今时权势之煊赫,往日性情之强势,能当众说出这番肯定之言,并敬他们一杯酒,在场官吏心头如何不为之感到慰贴莫名?

贾珩再不多言,一仰脖将杯中酒水饮尽。

「永宁伯高义!」「永宁伯豪爽!」

百姓和官吏中发出阵阵欢呼、喝彩声音,一时间将送别气氛也推向了高潮。

赵默静静看着一幕,目光深邃几许,这个永宁伯,究竟是至情至性,还是大女干似忠?

事实上,就是贾珩在江淮等地的强势作风,也给了赵默一种印象,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如果不是因洪汛紧急,几乎以为其仗着戡乱中原的军功嚣张跋扈。

而如今,这等气度,恰恰显示上位者的亲和力,永宁伯不为人知的一面。徐开看着那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蟒服少年,暗道,永宁伯并非性情严苛,而是因国事不得不如此。

待敬完酒,贾珩转而看向赵默,说道:「赵阁老,天色不早了,大军启程在即,不好多做盘桓,赵阁老还有几位大人也去忙着公务罢。」

赵默点了点头,面色平静,压下心头的一丝古怪,起得身来,拱手说道:「那永宁伯路上小心。」

贾珩这时,目光看向淮安府城的百姓,高声道:「父老乡亲们,不用送了,都回去罢。」

说着,朝围观的百姓摆了摆手。

而后贾珩在大队京营军将、锦衣府卫的扈从下,一队队旗幡向着北方的大批京营骑军汇合。

而淮安府城中的百姓,一直目送着贾珩以及京营兵马的队伍消失在芳草萋萋的官道上,许久才渐渐散去。

而贾珩今天的三杯酒,也随着淮安府的士民百姓,逐渐传扬至整个江南。

(高空俯瞰着蜿蜒如长龙,旗幡猎猎作响的京营行军队伍,画外音同时响起):「崇平十六年,盛夏之末,大汉永宁伯、军机大臣,检校京营节度副使、锦衣都督贾珩在结束南河抗洪救灾后,领六万京营大军以及锦衣府卫离开淮安府,回师河南。

而崇平十六年轰轰烈烈的抗洪事宜进入尾声,而贾珩的贤能之名,以及京营大军的军纪军容,还有在戡乱中原的战力,也迅速在大汉南北传扬开来。

永宁伯贾珩之名,再次为海内瞩目

因为贾珩在淮安府惩治金陵十二房族人的「名人逸闻」,更为百姓津津乐道。

自此,江南无不知朝廷京营之强军,武勋干城之永宁。

而某种程度上也为蒙受中原离乱,

权威受损的陈汉重塑了中枢威信,而崇平帝的威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永宁伯贾珩领大军在七月上旬途径开封,接受了开封府的河南官员的劳军之后,并未在河南巡抚衙门停留,而是马不停蹄,率领大军前往洛阳,向神京进发。

神京城,荣国府,已是午后时分,荣庆堂中,檀香混合着冰片燃起袅袅青烟自兽纹熏笼中生出,让人生出一股心旷神怡。

贾母刚刚用罢午饭,此刻歪坐在罗汉床上,身后鸳鸯、琥珀等一众丫鬟揉捏着肩头,神态颇见几分慵懒、惬意。

左首的绣墩上,坐着身着绫罗绸缎衣裙的王夫人、薛姨妈两人,另外一边儿则是坐着凤姐和李纨两位花信少妇。

钗黛、元探、迎春、湘云俱在下首,裙钗环袄,云鬓粉鬟,珠辉玉丽,相映成辉。

而在贾珩领着京营大军抵达洛阳之前,晋阳长公主已经先一步领着咸宁公主、李婵月以及元春、探春先行乘船回返了京城。

「大丫头珩哥儿还有多久才能回来?」贾母接过鸳鸯递来的老君眉,轻啜了一口,笑着问向元春。

元春一袭淡黄色衣裙,气质淡雅如菊,云髻之下那张珠圆玉润的脸蛋儿白里透红,丰艳动人,粉唇微启,樱颗贝齿轻绽,道:「邸报上说,珩弟领着大军已经进了关中,想来就在这两天了。」

贾母闻言,慈祥面容上见着笑意,笑呵呵道:「珩哥儿可算回来了,这一晃都几个月了,家里惦记的不行。」

闻听此言,众人都纷纷说着。

凤姐云髻挽起,鬓发间别一根碧玉凤钗,白腻秀颈下是一方粉色缎子抹胸,上着石榴红缎面撒花对襟褙子。

而石榴红的颜色,让这位少妇多了几分热烈如火的烂漫,而抹胸上方大片雪白肌肤以及翡翠,因为盛夏天气燥热见着几分微汗,恰有几许脂粉软腻,香汗津津的意味。

此刻,柳梢眉下的丹凤眼妩媚流波,笑了笑道:「您老说的可不是?这几天弟妹还念叨着。」

贾珩不在家的一段时日,凤姐时常陪着秦可卿睡着一个屋,两人渐渐情同闺中密友。

贾母笑道:「凤丫头,让小厮在城外打听着,一有珩哥儿回返的动静,都提前过来说一声,府上也好迎接。」

凤姐笑了笑道:「老太太,您就放心好了,先前派了小厮在城外打听着了,听说这次宫里比咱们都重视,小厮询问着在城门口守着的内监,说宫里的天家要亲迎大军凯旋呢。」

黛玉在一旁娴静而坐,少女内着白色交领中衣,白色粉绿绣竹叶梅花领褙子,下着银灰撒花绸子马面裙,容颜姣姣一如明月朝霞,两弯意态缱绻的罥烟眉下,星眸粲然明亮,好似映照着动人的神采。

这位曾被贾珩亲口所赞「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少女,随着年龄愈长,身量也渐渐长开一些,虽举止眉眼仍有草木娇弱之气,但已是渐渐长为芳华妙龄的大姑娘了。

黛玉接过一旁紫鹃递送而来的茶盅,呷了一口,秋水明眸闪了闪,思忖着,「听三妹妹说,他去了一趟扬州,见了父亲一面,也不知和父亲都谈了什么呢?」

贾母笑了笑,说道:「珩哥儿回来,府中需得好生庆贺一番才是,对了,还有他当初晋爵永宁伯的祭祖,还没有告诉列祖列宗的,这些都等着他这个族长亲自操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