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年少无知(下)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1397 字 2022-09-22

春困秋乏,如果不是在这个场合,很多人都要昏昏欲睡了。

反反复复就听到年少无知四个字,也不知秦德威口才怎么突然就如此拉垮了。

霍韬厉声道:“你秦德威满口尽忠,这奏疏哪有忠心可言,你这就算是对皇上尽忠?”

聪明的人都听出来了,这就是霍韬作为“主审”,故意引导秦德威往皇帝身上去说了。

这其中十分凶险,一个字说不好就要出事。

然后众人又听到秦德威继续说:“当时晚生就想,皇上最近没有失德,也没有过失,为什么臣民都要请皇上下罪己诏?”

遇到这样天变,大臣们纷纷上个请辞奏疏,走个形式就算完事了,最后什么都没改变。

罪己诏公示于天下,人人皆知皇上自己认错,大臣请辞奏疏却不外发。

这公平吗!这合理吗!”

雾草!众人打了个激灵,这个马屁似乎有点创新啊,但似乎也只有秦德威能拍。

遇到天变,皇帝下罪己诏乃是惯例,这里面有很深的政治因素。

但秦德威却质疑,皇帝最近没有失德和过失,这次还下罪己诏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其实这个质疑很幼稚,但刚才秦德威自己都说了,毕竟年少无知。十五周岁都不到的人,还怀着赤子之心啊。

霍韬只能愕然,他引导秦德威去说皇帝,但现在他却不敢开口评价,只能继续憋住。

别人不敢应声,但秦德威还敢说:“晚生年少无知,抱着尽忠的念头,想着可以指斥臣工罪过,以禳天变!

总不能皇上没有失德也要罪己,大臣们却毫无表示吧?难道天变与大臣过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所以着重选了三个可以代表百官的大臣,首辅张孚敬、次辅方献夫,以及外朝之首天官汪鋐,列其罪行,应对天变!”

霍韬:“”

所以,搞出这样一个奏疏的动机,就是年少无知的纯真少年替皇上抱不平,拉着大臣一起下水?

以大家对嘉靖皇帝性格的了解,皇上肯定欣赏这个“你们全都有错不能只让朕一个人自我检讨”的调调。

一时没人说话,秦德威不想冷场,又补了一句:“当时霍侍郎你不在朝中,不然应该会连你也列进去,那就是四奸了。”

不知道为什么,秦德威感觉自己又切换模式了。

霍韬被堵得无话可说,心态有点崩,自己隐忍那么久,就是为了等机会致命一击!

明明这个机会已经出现了,只要钉住秦德威罪行,无论秦德威最后死不死,都是玩完了!

但审了半天,自己似乎还是无可奈何!

审冯恩时,秦德威哔哔哔堵得自己无话可说,审秦德威本人时,他还是哔哔哔的堵得自己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