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三大神器出世

米鲁却是摇头:“已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方继藩心里憋得慌,这个,这个……心里为何有些发毛呢?却又不便多问。

米鲁似乎看出了方继藩得心思,道:“你放心便是,用你们的话来说,我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呃,方继藩觉得这个用词怪怪的。

米鲁又道:“你的父亲和我……这两年,在贵州推广红薯以及土豆,已经颇有成效了。接下来便是改土归流……你父亲希望贵州能成为西南诸省的典范,贵州的事办妥了,那么云南、广西乃至湖广诸地的土人,亦形同此例。如此,他也算是对得住大明皇帝。”

方继藩心里感慨,原来自己的爹在贵州不只是心思花在制造方小藩身上,还是办了事的。

米鲁又道:“只要西南诸省一定,那么你的父亲便希望完成方家先祖们未竞之业。”

方继藩不明所以的道:“什么?”

米鲁道:“这几年,安南大雨成灾,流民无数。安南国王名为大明臣子,可他们在西洋,却以安南皇帝自居,并自改动年号历法,这些,你是知道的吧?”

方继藩摇摇头。

不过,私自改动年号和历法可不是好事。

在这个时期,这已形同于叛乱了。

譬如朝鲜国,向大明称臣,因而他们的年号,也是和大明相同的,大明是弘治十四年,朝鲜国所沿用的年号也是弘治十四年。朝鲜国的一切诏书,以及官方的公文往来,都采用弘治的年号。

乃至于到了明朝灭亡之后,朝鲜李朝依旧视满清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满清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官方如此,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安南的做法,颇有点儿像朝鲜国对待满清的态度,除了对满清的公文贺表之外,用的乃是弘治年号,而私下里,却关起门来,自己做了皇帝。

这等事,想来朝中不是没有人知道,只不过……有了当年文皇帝征安南的前车之鉴,引而不发罢了。

米鲁道:“方家的先祖,当初便曾入安南,为文皇帝征讨,最终却是铩羽而归。而今这安南国阳奉阴违,在贵州边镇的州县也与我们摩擦不断,其国灾害连年,百姓亦是困苦。你的父亲极力推广红薯和土豆,就是在为那一刻做准备的。”

方继藩不得不感慨,自己的爹,还是很有几分雄心壮志的啊。

米鲁道:“此番我来京,便是代你得父亲给你传句话,有些话,在书信里不便说。安南国,迟早要酿生冲突,上次你的书信里说是有一部兵书专是操练水兵,因而请你带去。”

方继藩道:“这是区区小事,我过几日便命人送去。”

老爹对自己还是很信任的。

方继藩想了想又道:“你的身份有些不同,明日要入宫,极有可能见到陛下,陛下对你尚有疑虑……”

米鲁则是信心满满的微笑道:“这都不妨事,我自会料理。”

这口气,竟有男子的豪气。

…………

方继藩的心里一直在想着安南的事,老方家……是有历史的啊。

正因为有历史,所以……好像仇国比较多,延续下来了诸多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