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百业待兴

而这里的一切都令孙琦感到很欣慰,若是指挥着一群农民进行开发,少不得会有诸多的瓶颈,可是这些匠人却是截然不同,这里的匠人,大多识字,所以指挥起来也轻松一些。

更重要的是,匠人的工作,本就是依靠团结协作而完成,他们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动性,眼下是从无到有,要负责挖井,要负责先搭建起重要的设施,要安顿抵达的人马,还要防止这里有什么宵小之辈作乱,还有粮食的分发,每一件事都急不来。

有了人,一切都好办了,何况这里的人还都有钱,那么衣食住行的事,倒是暂时不必孙琦去操心,因为随之而来地商贾,如苍蝇一般,早就瞄准了镇国府的匠人和学徒们手里的银子。

几乎在京师里主要的商行里有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许多货郎和商人就在外头,自己画地,上头搭一个帐篷,帐篷前便摆上各种的货物,从棉衣到笔墨纸砚,还有热腾腾的蒸饼、汤面,耍把戏的,雇车出行的,便是一些女眷的胭脂水粉,连瓜果,都有人自山海关运了来,当然,这里的价格往往贵一些。

不只如此,蹴鞠也有,一些随着父兄来的半大小子们,买了蹴鞠,直接寻了野外的草地,便是嗷嗷叫着闹腾。

各种车辆都在外围,有人索性用载货的大车将这里围了一个类似于城墙的障碍,夜里在四处点上火把和篝火,就可在帐中睡了。

这里的口音可谓天南地北,却极少发生偷窃之类的事,倒不是这儿的人都是良人,实在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稳固的薪金,不屑如此罢了。

何况,大家都是以各家作坊的形式定居,造军械的匠人和学徒将自己的帐子凑一起;造水晶的和泥瓦匠也大抵相同。

这里经过了半月的磨合,早已自发地形成了数十个团体,各自互不侵犯,井水不犯河水。

镇国新军则是驻扎在外围,每日依旧如在京师那般发着号令操练,偶尔枪炮声大作,一开始大家觉得新奇,后来也就习惯了。

砖窑里,一车车的砖出窑,而今这东西真正是紧缺到了极点,混同着水泥,便开始搭建各处作坊,生活上的设施,反而暂时只能搁置一边了,大家只能先将就着。

听说叶春秋在半途遇刺,王守仁和孙琦诸人都不免紧张,连忙派了人在数里外迎到了叶春秋的车驾,这才松了口气。

众人迎了叶春秋到这小小的城塞之中,叶春秋下了马车,看了这满是疮痍的地方,倒没有露出嫌弃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