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利国利民(第一更)

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稻米是需要精耕细作的,而番薯、玉米、马铃薯却不需要细心照料,若是一个人可以种三十亩地,那么若换做了番薯、玉米、马铃薯,则足够照顾百亩。

这还不够,它们对于种植条件要求也不高,比如种稻,往往需要水田,需要灌溉,可是这三种作物,甚至直接山上就可以进行种植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原本不可以种粮的地方,也可以种上粮食了,一个县若有三十万亩地,却完全可以开辟出六十万亩出来,再加上它的产量翻了几番,单凭这个,若是能够推广,就足够让一个县的粮产量增加五倍甚至是十倍以上,不只如此,它们的叶、径还可以充作饲料,这完全是农业社会的大杀器。

而这三样作物,在历史上,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真正开始推广,大明的灭亡,从某种程度来说,来自于粮食的减产,可是到了清朝,同样的土地,大明朝一亿的人口都难以养活,却很快在百年不到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到了四倍。

叶春秋大致地推测,现在大明的人口应当在六千万至八千万左右,一旦将这红薯、番薯和玉米推广开来,至少普遍的饥荒状况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粮食的价格会因此而跌至最低,同样一个村落,养活的人口可以提高数倍以上。

叶春秋看着这些经过了无数风浪抵达这里的‘果实’,深吸一口气,这才是真正大杀四方的至宝啊,若是能迅速推广,完全可以在未来几十年之内,也就是未来人口大增长之前,一劳永逸的解决粮食的问题。

而事实上,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贵族们将农民从土地上赶进城里去,在自家的土地里养了羊,大规模的生产羊毛,进行初期的原始资本积累,按理来说,早就发生饥荒了,而之所以没有出现饥荒,就是因为土豆的出现。

另外几个作物,叶春秋根据光脑的搜索,倒是辨认出了几样,其中一样令他也是大为惊喜。

是橡胶树的果实,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培育出树苗,这就意味着……嗯……橡胶在这个时代用处很大,它具有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作用,比如马车的车轮若是用橡胶取代,减震性能将会大大的增强,真正意义的‘车’,完全可以出现,还有各种机械制造中,橡胶的密封性亦有很大的用处,当然……它还可以做雨鞋……

叶春秋一个个检视,大致地确认之后,便朝孙琦道:“问问他,这些种子,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