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新衣服毕竟不是刚需,很多人占一次便宜也就差不多了,再占一次,那占便宜的钱也得从自己口袋里掏啊。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买立省100。

大家都不是傻子,不会为了占点小便宜把所有的存款都搭里边,就算全家人都来买衣服,按照这年头的物质水平,顶多一人一件,多了不可能。

所以这活动最多能持续一周的沸腾,后面再这么大力度搞下去,零零散散来几个顾客其实是不划算的。

徐海州在杨立冬那边拿了正常情况下一周或者四五天的量,那时候徐海州和李红军也差不多返程了。

两个人这一去,生意的事就只能交给乔露。

临走前叮嘱他路上小心,甚至来不及温存,一大早天蒙蒙亮,帮乔露把货送到店里,便赶最早的一班车走了。

乔露想地没错,白云街几乎所有卖衣服的小商贩们,都十分“默契”地用上了昨天徐海州那套营销手段,昨天在徐海州摊位上没占到便宜的,今天全跑其他摊子去了。

乔露这边偏僻,顾客被引走,人流量骤减,好在昨天打响了名声,今天怎么样也能喝点肉汤。

杨立冬的品味不错,不愧是干了四五年的老服装人,紧跟潮流,进的衣服质量和款式都拿得出手,况且乔露这里有其他老板都没有的试衣间,一天下来也挣了不少。

早上赚了六十,下午赚了四十,总共到手一百,抛去成本有七八十左右的利润。

再看占据地理优势的服装店老板,数钱已经数到手抽筋,店里服装也卖得七七八八,不比他们昨天差。

商家们沾沾自喜,收工后大肆商议最近要囤多少多少货。

乔露听着,只觉得好笑。

囤吧,多囤点,把现金全部换成货,看你们多久才能赚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