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有了田家婶子的加入,吴桂芳和陈婶儿不用单独剪布头,只用拼接缝纫即可,省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快的话每个人一天能做五到六只包出来。

……

“叮铃铃——”

午间,黎安市一中准时响起了下课铃声,成群结队的学生嘻嘻哈哈地从校门中走出来,空旷的大街小巷顿时人声鼎沸。

大半的学生们照常从青藤巷路过,顺路瞧瞧今儿个也没有什么新来的小摊或是商品。

不期然,就被徐海州的摊位吸引住了,今天摊位前多立了一根长长的三脚架,架上挂了款式不一的三种布包,布包上不含一针一线的绣花,全是几何形的拼接,亮丽的色彩一下攫住众人目光。

布袋原本是米色,拼接样式主要以暖色调为主,红黄加一点饱和度高的互补色深湖蓝做拼接装饰,也不是只有美观性,还有实用性,每一块拼接的碎布里头都能放点小东西,比如钢镚、发夹、发绳,对女生来说还是很实用的,且在整个黎安都找不出一件类似包包。

再看布带,一般布袋只有一两根袋子吧,徐海州的布袋有四只!

众人好奇地上去翻看,徐海州还给人演示,才晓得,原来这四根布带大有用处。

两根长的,可以当手拎包、单肩包、斜挎包,后边的两根稍微短些,可以做背包,虽然背起来好像没有书包美观实用,但新鲜啊!这样的款式多奇特,甭管实用不实用,主要大家从没见过,新鲜劲儿一上头,难免想消费消费。

“这包真新鲜。”两位女同志手挽手而来,不是学生,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已经参加工作了的女同志,穿大头皮鞋,条件应该不错,二十出头的模样。

上来就拿起小包反复打量,眼底闪过一丝极有兴致的光芒。

“怎么卖?”扎麻花辫的女同志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