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印象满分

诺贝尔奖提名是被窥探的目标,不管是不是生物系的学生,他们最起码想知道,解开学术谜题的感觉,若是能因此而窥到解开学术谜题的方法,那就更好了。如果85年有微信朋友圈,标题应当可以写做——《诺贝尔奖提名获得者教你思考学术》。

当然,在学术圈子之外,要想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标题可以稍微换一下——《马云教你做淘宝》,反正两者的内容没什么差别。

白玲仰首看着杨锐,她用胳膊遮住自己的半边脸,以免别人发现自己的目光。

在距离杨锐最近的地方,白玲可以认真的欣赏杨锐讲故事的表情,听杨锐讲故事的声音。

尽管是同龄人,但在白玲眼里,杨锐俨然已是偶像明星一样的存在了——学术界的明星,听起来有点小众,却只是让白玲更兴奋。

杨锐也在观察周围的人,看他们的表情,分析他们的想法。

要讲好一个学术故事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来描述,更加困难。

最难的部分,在于详略结合,深入浅出。

详细之处,要引人入胜,简略之处,要易于传播。

牛顿的苹果是一个不错的范例,但称不上一流。它的传播,主要是因为牛顿的学术成就本身,要说有什么精妙之处,选择苹果砸在脑袋上,是要比砸在地上有趣一些。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则略显粗糙,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式可以写做11=2,但要是用嘴说一加一等于二的话,难免有误导人之嫌疑,毕竟,说哥德巴赫猜想而甩掉质数,等于是将九浅一深玩成了我有一只短丁丁。

好在这并非是陈景润自己讲述的故事,锅有记者和传媒来背,并不会影响到陈景润的成就和声望,就其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增加来说,也算是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