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选择离别

关羽的安邑王以及张飞地范阳王,这些都是郡王,所辖之地不过一郡而已。可是他的江东王却是整个江东,富庶的江南几乎都是他的领土,所辖之地高达六郡八十一州。虽然,他所立的功勋确实够担任这江东王一职,可是,他却不敢领任。

自古以来封王者,不计其数,但真正有好下场的却是寥寥可数。即便刘备放心他,信任他,但难保刘杰会向刘备一样,对他信任无比?就算刘杰信任,但后世的刘家子孙呢?他们真的允许一个随时可以威胁他们地势力存在吗?

开国时,封王;治国时,消蕃。随后在以叛乱罪名诛蕃王九族。这是在正常不过了。罗灵风在时。也许会忌惮于他,但是人种有一死,假若罗灵风一死,谁能保证日后的君王不对他的后代下手。他也不希望罗家就因此而绝了后。

罗灵风道:“禀皇上,高祖曾经有言‘外姓者,不能为王’ 安邑王与范阳王皆为皇上的兄弟,虽是异姓,却实比骨肉。不在此行列之中。而在下不过是商贾出身,实在不能接此重任,请主公收回成命。”

刘备不以为然道:“灵风此言就不对了,你在朕最危难之际,加入朕地麾下,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立大小功勋。足以担当此任。你我相识多年,相处的一直非常的融洽,朕早已将你看成自己弟弟一般,何必起计较那么多。”他说的很诚恳,这也是他地本意。他对罗灵风地忠心是百分百的相信地。因此。他想让罗灵风一辈子都效忠于自己,一辈子保刘家地大汉江山,所以,他就用了这个方法来困住罗灵风。他本以为罗灵风在接任江东王一职后。会让这个奇才,更加的感激自己,为自己效命。却不曾想过,对方会拒绝,惊鄂之下,不免有些意外。

罗灵风道:“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没,才能响得太平。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天下只会再度陷入混乱之中。”他说的是齐景公和孔子的对话。

当年孔子游经齐国,齐景公向孔子问政事。孔子恭敬地回答说:“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确实君不是君。臣不是臣,父不是父,子不是子,即使有了粮食,我能吃得着它吗?”

而罗灵风正是用了典故来回绝刘备。

刘备还想劝说。

荀彧战出来道:“禀皇上,军师顾及的是,高祖乃我大汉之魂,身为高祖子孙,若带头违背高祖之言的话,恐怕是有不妥。”他一心向汉,决不允许大汉再度陷入战乱之中,他目光教刘备要长远上许多。他认为以罗灵风不反,难保他的子孙不反,凭借罗灵风的威望以及关系,若出了一个有真本事地野心家,难保不会动摇大汉的根基。他入刘营虽短,但已经处处为大汉的将来做考虑。本来,他听刘备封罗灵风为王,就焦虑不已,却有不好强出头辩解,现罗灵风第一个反对,他也顺理成章的随声附和。

第二个说话的是诸葛亮,他道:“皇上,军师虽有过人地功勋,但大汉王朝百年来都为有人破此先例,莫非皇上真的想第一个破此先例。”他和罗灵风共事多年,知道罗灵风心中的顾及,在公再私,他都必须帮上他一把。

庞统也道:“皇上,强扭的瓜不甜,军师生性懒散,不喜一些繁杂之事。还不如随他地性,策封一个他喜欢的官职给他。”他仿佛已经猜中了刘备的心中所想,暗示刘备要想留住他,就必须随他的喜好,让他任一个想走却走不了的职位。

罗灵风再次恳求道:“皇上,收回成命吧?麟就算死也不愿接此重任。”

刘备见麾下重臣各个都反对,一时间也失了主意,想了许久,道:“好吧!可是……”这时候,他又有些为难了,诸葛亮为丞相,荀彧为御史大夫,田丰为司徒。这些命令已经都颁布的下去,总不可能将他们的官位撤除吧?

贾诩似乎意思到了这一点,提议道:“天下刚刚平息,许多地方都存在军力过多,士兵烦乱的现象,若长久不治,必然是一处隐患。军师之才,可比汉初之张良、韩信。军师之功大多在于军功,不如就任他来处理此事?”

刘备大喜道:“好,就任命军师为兵马大元帅领卢江侯,封万户,赐节钺,特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罗灵风还想拒绝,但见刘备已经有些不满,在拒绝也说不过去,只好领命道:“谢皇上赏赐。”

兵马大元帅确实是一个闲职,如今天下战乱以平,几乎根本就不需要动兵。贾诩说地那个问题,罗灵风一个裁军练精的命令就搞定了。另外。在加上新汉刚立,扩土开田所用的人力是供不应求,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裁军的人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唯一值得他关注的就是水军的训练。司马懿所在地扶桑一直是军中的一个隐患,但是他知道现在他们还是无力远征,毕竟路程相差太远许多团难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地。

不过,他有陆逊、吕蒙、甘宁、周泰等水中好手辅佐,家中更有一个水军之王地周瑜指点。水军的战斗力也是日渐加强。

无所事事地他就以教导徒弟为乐,邓艾挂了官职和姜维一起跟着他,听他讲学,绪论带兵之道,领兵之法。由于罗灵风处于后世,知道兴趣教学比老套的教学要强上许多,于是,他经常变着法子。教这两个小鬼,让他们乐此不惫。

直到有一天,姜维和邓艾突然发现罗灵风疲惫了许多,时常打着“哈哈”给他们讲课。

这天,姜维忍不住道:“师父。今天您好好休息,我跟邓哥哥自己看《孙子兵法》,不懂得我们让陆大哥教我们。”

邓艾也一个竟的点头。

他们两个并不知道罗灵风地职位是一个闲职,以为是他的工作太忙。还要抽时间来教他们兵法,感动之余,两人就合商着一起放师傅几天的假。由于姜维年纪最小,平时也最得罗灵风的宠爱,也就由他来开这个头。

小孩毕竟是小孩,怎么可能骗的过已经成人精的罗灵风。他们自认为装的很象,却不知道他们眼中的那股担忧早已将他们出卖了。

微笑地摸了摸姜维的头,爱怜道:“师傅不累。只要你们用心学,以你们的资质很快就可以领悟的。”

姜维坚定的点头道:“为了师傅,维儿一定会好好学地。”

邓艾也附和道:“我也一样!”

一堂课讲完,罗灵风讲的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九卷《行军》,也许两人都是少有的领军奇才,也许是因为他特别地努力,这一篇《行军》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虽说现在只是纸上谈兵。但也是个好才开端。只有要能谈就有会用的可能,若谈都不会谈。怎能在战场上纯熟运用。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师傅还有些事情,不懂的可以到内屋找你们的周叔叔,或则来书房找我。”罗灵风收起了书简,微笑的对着他们说。

邓艾道:“师傅放心,我们会好好学的。您要早点休息啊!”

罗灵风应了一声。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师傅又打算在书房中干了通宵。

当夜凌晨。

“咯吱”一声。书房门被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小巧的身影闪了进来。见在书桌上奋笔极书地男子,眼中闪过了一丝心痛,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

“唉”她道:“夫君,何必那么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