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两强相遇较输赢

?

襄阳城。

自从徐庶坐领襄阳后,处处以德服人,精心处理着荆州的一切事物。在位数年,垦田八百余顷。其初到时,荆南刚经战乱,军中无百日之粮,可徐庶上任的这二年里,军中粮草就有了十年之积,使得军民丰衣足食。

徐庶在军中,常着轻裘,系宽带,不披铠甲,帐前侍卫者不过十余人。

徐庶以德服人,深得人心。

这日,徐庶正在府衙处理事物。

部将吴兰快步走入大堂,禀报道:“哨马来报,孙家兵皆懈怠,可乘其无备而袭之,必然获得大胜。”

陆逊是名将,岂有出征而让士卒“懈怠”的道理,显然是诱敌之计。徐庶也是一代名将,当然不会中陆逊之计。

徐庶微微摇头道:“你小觑陆逊耶?此人足智多谋,计谋百出。灵风也曾言,若是两军对垒,他也不一定能够战胜陆逊。此人为将,对方兵力又胜过我们。我等暂时只可自守,等待新的情报,候其内有变,方可图取。若不审时势而轻进,此取败之道也。”

吴兰恭声退了出去。

却说,陆逊奉吴侯孙权之命,领大军十万余,攻打襄阳。

徐庶得报,立刻将军队收回,屯于襄阳,陆逊也屯兵至襄阳城外。

是夜,全琮入陆逊大帐。说道:“大都督,江东诸位老将对都督早就心怀不满,眼下刘备大军的主力皆在颖川和宛郡,襄阳城的守卫并不是很严。都督只守不攻,恐怕会遭人非议啊!”

全琮是孙权新提拔出来的一员将军,于陆逊关系密切,对程普、韩当等老将处处刁难陆逊非常的不满。今日见陆逊一口拒绝了程普、韩当等人的攻城意见,心中就略感不安,连夜前来劝说。

陆逊微微一叹,道:“眼下的局势逊又何尝不知?只是襄阳守将为徐庶。徐庶智慧过人,曾经以弱兵在宛郡城下,抵御曹操数十万大军。其能力可见一般,贸然出击定是有败无胜。程普、韩当等几位老将军在江东时,战战皆胜。以生自大之心。各个认为世之名士,何足惧哉!他们太小瞧了天下豪杰了。”

全琮也赞同道:“江东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各个都是无能之辈,胜了不足为怪,可是代着这自大地心里来迎战天下豪杰,确实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顿了一顿,全琮道:“可是这样死守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啊!”

陆逊微笑道:“死守不一定。吾料襄阳城中士兵,不日必出兵。于我军相战。”

“何意?”全琮不解,好奇问道。

“原因有四:刘备军虽退,终究占有地利、人和二势:我军虽有重兵,但却有弱败之实:其必出一也;刘备军兵皆是经过严格挑选,精锐之师。容易调遣;我军将不时更换,军又训练不熟,统帅又是头次领兵:其必出二也;刘备军以马战扬威天下,我军水军强悍。但皆在旱地,劳逸不同:其必出三也;襄阳、樊城、新野三处皆是守战之地,刘备军或声东击西,或指南攻北,而我兵必须分头把守,刘备军合为一处而未,以一分当我三分,其必出四也。”陆逊自信满满的说道。

于是陆逊就在各处隘口。皆设营寨,以防不测。

次日清晨,程普、韩当、黄盖三员老将再次来到军营讨令攻城。

陆逊自然不允。

韩当性子最为火暴,见陆逊又一次拒绝了他们的意见,怒喝道:“你一个白面书生,平身未领过一次兵,却处处仗着身份在此延误战机,做何道理!”

陆逊和气的说道:“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出数日。城中自然会出兵与我军交战,并不需要刻意攻城。”

黄盖冷笑道:“襄阳城中只有五万士兵。我军却有十万。敌弱我强,对方岂能出城与我军交战。”

韩当接口道:“你这分明是为自己的胆小怕事,不敢出战,来寻找借口。”

陆逊听了火起,冷声道:“我说对方三日之内,会来叫阵,就一定会来,容不得你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