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长安议事

荀彧在一旁想了良久。冷静的分析道:“眼下刘备军败局以定。没有粮食的他们掀不起大风浪。最主要的还是长安的罗麟。不过据彧所知刘备军地士兵共有四十多万。虎牢关有三万多;诸葛亮和庞统又带去十多万;襄阳城有三~五万;永安城也有三~五万;在加上颖川的二十万大军。粗略的算来,就有了四十多万。只要我军让大公子和二公子领水军攻打司州。在下旨封江东陆逊为襄阳太守,相信野心十足的孙权不会放过这次出兵的机会。襄阳、永安、虎牢关等地都是刘备军的要害,这里的士兵罗麟不可能挪用。此刻的罗麟应该无兵可用才对。若罗麟无计,刘备则必亡也。”

“文若地之言,与我所思相同。如今罗麟可用之兵,只有诸葛亮和庞统地那十数万大军而已。罗麟要想破我防线,必须先克宛郡,在克襄城,不然粮食无法送入颖川。只要我军驻重兵于宛郡,罗麟在少兵的情况下不可能能夺取宛郡。不出数月,颖川无粮必乱。届时平定天下,成就大业已是指日可待。”荀攸出声附和道。

“哈哈哈哈………”曹操轻捋颔下长髯,纵声长笑道:“承诸公吉言了!成就大业,还需诸公多费心力。”

“愿为丞相效犬马之劳!”厅中众人齐声应道。

曹操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说道:“如今时局已经渐渐明朗,操打算让妙才、伯宁领大军五万镇守宛郡,俊义,仲达镇守汝南,元让领大军在虎牢关外扎寨,子修(曹昂)、子桓(曹丕)率水军分两路攻打司州,诸位认为如何?”

厅中众人齐声称善,在他们地眼里依照现在的局势已经没有失败的可能了。

只有少数人等还在沉思,罗麟会用什么办法来破这危局。

话分两头。

长安城。

罗灵风临殿,聚齐文武众官。

众臣齐上前参拜过,退到两旁,该站的站,该坐的坐。

“费侍郎!”罗灵风问道,“主公东征。一月之内音息全无,麟甚记挂于心。不知是何道理?”

罗灵风表面没有露任何表情,心中却已是焦急万分。刘备数月前出兵,捷报频传:攻拔鲁山,占领古城,袭取襄城,智破汝南,刀劈李通。连连告捷。而后更是传来勇黄忠猛斩徐晃,可谓是威风大振。就是在这些消息过后,从此中断了音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来报捷,也没人来告急。最后一封书信是十月中旬接到的,如今已是十一月中旬了,断了一个多月的联络,罗灵风岂能不着急!

其实。这个问题罗灵风自己也不知思考了多少次,非但在想,而且早已派出了“影卫”探往,各处去打听豫州境内地消息和刘备东征的进展情况。对于刘备的东征,罗灵风有他自己的主见。

在他的眼里眼下刘备军最要紧的是以守为上。因为刘备军的领土是三家之冠。领地有许多优良土地都没有合理的规划,以及很好地运用。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水军,要想襄樊一地,不在受到江东的侵犯。最主要的还是应该训练一支强过江东的水军,只有在长江上压过江东,就可以利用长江之险,来抵御江东。

“江东水军天下第一”这点罗灵风并不否认,但是这个第一不可能永远保持着。陆逊虽然厉害,但是只是限于领兵作战和出谋划策,练兵并不是他的强项,尤其是极其难练的水军。综观江东水军将才不少。但能练水军的却是寥寥可数。就算有,那也是半调子,和周瑜比起来就差地远了。

罗灵风虽然不敢称自己在练水军方面可以强的过周瑜,但是凭着后世的一些知识也不会和周瑜相差很远。只需一年,罗灵风相信自己在周瑜的暗中指导和帮助下,一定会练出一支比江东水军还强的水军。

只要刘备军军中地水军能胜过江东,就可依靠长江天险,近以水兵攻之。远以投石车拒之。迫使江东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利用黄河之陷。虎牢之固和宛郡之强,拒曹操大军于界外。不使曹操有回旋的余地。

这样就算是曹孙联军面对着刘备的山河之险,关隘之威,也只能遥遥远望,让日后的刘备军进可攻,退可守,大大地增强了对领地的布控。

可是现在又拔襄城,又破了汝南,还重兵挺进颖川郡。听来的确是节节取胜,成果辉煌。不过,罗灵风总觉得豫州一日也不太平,曹操真的有那么容易打败,他自己早就带着一队士兵去操曹操老家去了,何必苦思着军中日后的战略方针。

他几乎可以断定,刘备南征的越是成功,离己方的后防线就越远,潜伏的危机也就越大。一个多月来,豫州消息全无,或许也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