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军建制

?

自从罗灵风跟了周瑜学习水军之到的时候,这才明白了为什么曹操会重用本领、人品都非常低下的蔡瑁了。

水军实在太难了,一个人可以统领百万大军,却不一定能领十万水军。水军的性质和陆军远不一样。风向、帆力、水势都需要百分百的掌控。不然,只要出一点点纰漏就会造成两船相撞的局面。

罗灵风还好有了一个“水军之神”在一旁帮助他,遇到一些问题,周瑜凭着他多年的水军经验,都能合理的解答出来。

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周瑜的指点,罗灵风的水战能力成直线上升。现在的他以领旗一口气操纵三万水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数月的学习,罗灵风可以和周瑜互相辩论起自己对水军的观点。经过两人长时间的商言,一致认为强大的战舰才是水军的主要战斗力,再水上主要依靠的就是战舰,其次才是精锐的士兵,这一点和陆战就大不一样了。

毕竟在水上干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船。因此战舰是罗灵风在上任水军都督以后,抓的最紧的一件事情。

以水战为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称为战船。中国古代战船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在古代军事活动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已能打造独木舟,为后人制造各类民用船只和战船提供了船体雏形。周初年,舟船开始用于军事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已制造出用于较大规模水战的战船,这种战船可容纳五十人和可供五十人食用三个月的粮食,一天约行一百五十千米。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在军队中正式建立了水军。汉朝的战船设备已趋于完备,桨、橹、舵、帆、桅、碇(船停泊时沉落水中以稳定船身的石块。用途同锚)等皆已齐全。秦汉时期以楼船最为著名。楼船就是有楼的大船,最高有四层,是水军的帅船。三国后期,吴主孙权曾建造过特号大船,取名“长安”,可载水军三千人,是那时天下最大地船。

“秦师傅,这些战船你您老研究的如何。”罗灵风恭敬的对着一个老人家说道。

那个被罗灵风称为秦师傅的人。本名秦恺,先祖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船匠,专门为秦始皇建造战船,一门造船的手艺一只传到了秦恺的手中,此人是天下少有的建船巨匠之一。罗灵风费了千幸万苦才从荆州将他聘请过来。

如果不是因为罗灵风地脑中有着一些古怪的东西,秦恺根本就不会理罗灵风。

秦恺此时已经年过六旬,一头的白发和额下的白须不但没有增添他的老迈。反而令人绝得他非常的有精神。

秦恺抬起头说道:“这些船只应该可行,可是要配置起来,就难上加难。老夫五岁既开始学造小船舶(比渔船还小,只能载三人的渡船)。到现在以有一甲子的时间,制造或改装地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二层、三层、四层,甚至四层以上甲板的。如江东的‘艨艟斗舰’。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地战船,如“先登”、“蒙冲”。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等。可是没有一样向你一样分的那么细致。将船分为几份突出了他们地优势。”

罗灵风笑了一笑,他那里有那个本事。他对什么战船、战舰一向都不太明白。只是了解的一个大概。

罗灵风在后世对中国的历史非常的感兴趣,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羡慕的不是科技,不是资源,而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是中国特有的骄傲,中国人在土地上奋斗地时候,其他各国的祖爷爷都没有出生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所有史书他都浏览过。尤其是中国最为富强的唐王朝,更是看了不下千百遍。

而就在描写唐王朝的史书中。恰好就记载在大唐的水军。

大唐水军是中国最强的冷兵器水军建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进步,就向投石车一样,投石车最出色地年代是宋代,没有延续下去地原因就是因为元朝出现了“红衣大炮”。“红衣大炮”的出现彻底地取代了投石车,将投石车赶下了潮流,推向了落伍。

战舰也是一样,宋朝时期,战船被大量用于水战。船上配有火药桶。投中敌船。能使敌船起火焚毁。有的战船还配有“火龙出水”等古代火箭,威力强大。

船在宋代的战争中有很大发展。都料匠高宣所制巨型作战船长二十~三十丈(约合六十~九十米),有二十三~二十四个车轮桨。在其所制十几种车船中,双车船和四车船是常用的中小型作战车船。王彦恢所制“飞虎战舰”,旁设四轮,每轮八楫(叶片),十分轻捷,是常用车船的典型。当时水军装备的战船还有海鳅(模仿海鱼形状的战船)、双车、十棹、防沙平底等各类舰艇,供江、海防御调遣之用。这些远距离战舰的出现也取代了大唐的近距离的水军战舰。

虽然罗灵风也很想建造出一些超时代的东西,可是他知道这不可能,历史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过程。无论你多么的天赋异禀,多么的领先时代,一两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力量是绝不可能跨越整个时代的生产力的。

更何况他对发明是一窍不通。

而大唐水军的战舰却是罗灵风最好的选择。

唐朝水军将主要战船分为六型:

一是楼船,相当于旗舰,也就是帅舰。它体型高大,可以一览四周数里的地形,可以随时观看到战况,以便布置相应的战法

二是蒙衝,一种航速较快的轻型攻击战船。不同与孙家的艨艟和蒙冲。其船体蒙有生牛皮,便于机动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