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春节到了

罗灵风长得本来就出色,再加上刁秀儿特意为他打扮的外型更是风度翩翩,潇洒无比。

“作为手下可以随便调侃上司的么?”罗灵风瞪了这位一直守护在他身旁的好兄弟一眼。

樊成毫不在意的摇着头。

不远处闻香楼的三楼。

孙策和周瑜正在窗边喝酒聊天。自从周瑜醒过来后,就一直在房中陪着月华,终于皇天不负有情人,月华在周瑜醒来后的第三天,也醒了过来。经过了半月的细心调养和爱情的滋润。周瑜已经恢复了美周郎的风采。

“三弟此计,妙也。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孙策灌了口酒道。

“是啊”周瑜也点头道:“民心是一个统治者最需要掌握的东西,如果没有了民众的支持,任何人都难以成事。相反只要万民一心,任何困难都会闯得过去。现在三弟已经为攻曹打下了十足的基础。”

“十足的基础?何解?”孙策不明所以的皱着眉头,他的战略目光并没有周瑜那么长远,对于这种事情还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因为曹操有一个无论是谁,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曹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优势才能在短时间内一统北方。”周瑜笑着提示道。

“你说的是献帝?”孙策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没错,这就是曹操最高明之处。如果曹操当上了皇帝,不出数年,他的下场会和袁术一样。而他将献帝握于手中掌握了大义,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天下未定之前,皇帝这个宝座就是一个火炉,无论是谁,只要他一坐上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直供奉着皇帝。没有想过夺权一事。大汉,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己经深入人心。在街上随便问一人,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的回答绝对是‘大汉子民’,而不是‘秦侯子民’。

不管现在的大汉多么衰落,在他没有毁灭之前,天下的百姓都为‘大汉子民’,而三弟此计就是让百姓记住西方的首领是刘备,不是献帝,借机增加刘备的威望,来巩固刘备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从而达到万民一心的作用。”

孙策顿时大悟。

新年是高兴的,同时也是短暂的。转眼间,就过了十五天。正是新年的最后一日,元宵佳节。

元宵的夜晚,长安城最为著名的酒楼——“闻香楼”。

闻香楼占据着城池的中心位置,是全城最高的建筑之一,从最高层足以包揽方圆百里的景色。楼内服务设施乃至菜色佳肴都是第一流的,经过数次加工已经高达四层。

此刻,闻香楼已经暂停营业。

闻香楼四楼。

罗灵风一家人都在此时聚集在此地,一起庆贺佳节,观看花会。

其中最开心的就是祝融、马文鸳和玛穆儿三女了。她们一个生在蛮地,两个长于西羌。根本就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花会。各个站在窗口兴奋的不得了。

罗灵风上前给她们介绍道:“这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私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至于这花灯的由来,是在永平年间(公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官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辉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来贺元宵。”周瑜也摇着折扇缓缓叙道。

“好了,你们两个别在卖弄文采了,快来吃弟妹亲手做的元宵。”充当帮运工的孙策双手端着十碗元宵从楼下走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