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许昌议事

?

“夏侯将军,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毕竟这不是我们的错,有谁会想的到没有一个人的树林会突然冒出了无数士兵。丞相不会怪我们的。”李典走到可夏侯渊的身旁,发现夏侯渊正意志消沉地坐在地上,出声劝道。

“曼成,唉!”夏侯渊的回答,有点木衲。

“看来这场战役的失败,的确对夏侯将军的打击很大。”李典默默坐在了夏侯渊的身边。

“五千大军在瞬间只余下了一千五百人,而我们连对方有多少人都不知道,输的太窝囊了。”夏侯渊最难以释怀的就是这件事情了。

“就这样沮丧的坐着也无济于事,不如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如何完成任务,等丞相大军到来的时候,再为死去的将士们复仇。”李典轻声劝说道。

夏侯渊黯然道:“:“这些都是渊花了三年时间训练出来的飞骑,现在损伤过半,实在是令人不舍啊!”说着忽然长身而起,脸上阴霾一扫而空,点头道:“不过曼成说的不错,就这样沮丧的坐着还不如等丞相大人的大军到来时,为将士们报仇。”

李典笑了笑道:“夏侯将军能看开就好了。我们现在就来商议一下丞相大人的任务。”

“好”夏侯渊应了一声,冷静的分析道:“今日一战,从一开始,我们就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激将计、惑敌计等计策。可见一点,罗麟的心思是如此缜密。不过有一点值得怀疑,为什么他不趁胜追击。以我军当时的士气来说,已经跌落进了谷底。这时,只要有一支千人队,几乎就可以让我全军覆没。为什么他不这么做?是不是他们没有兵?”

李典性格稳重,略偏多疑。思索片刻说道:“这个典也不太清楚,今日一战,典只知道四周都起了火,四面八方也都有敌军,人数应该不少。至于为什么不追击,确实值得怀疑。不过,典倒认为罗麟似乎故意放走我们,让我们觉得他们兵少。而后在出其不意的给我们来了致命一击。这也说不一定。”

夏侯渊点了点头,道:“曼成所言亦不无道理,我看不如这样。全军的力量过于集中目标大,不好探得有利的情报。不如我们化整为零,分头打探消息。这样既不引人主意,又可以探听到一些有用地东西。你觉得任何?”

“不错,军队的目标太大,不利于探察。化整为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李典点头同意了夏侯渊的计策。

夏侯渊笑了一笑:“既然曼成同意了。那就这么办。”

“明白!”李典应了一声。

荥阳偏厅。

罗灵风、孙策、周瑜三人正在品茶聊天。

孙策啜了一小口,笑道:“三弟啊!没想到这茶品起来也怎么够味,一点也不比酒差啊!烈酒而入口辛辣醇香可以让人热血沸腾,而这茶入口微苦,下喉后不久。丝丝甜味反窜回口中,其中滋味,回味无穷。真可谓‘苦尽干来’大有清香扑鼻,余韵丰足之感。”

中国——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历史悠远。据史书记载,我国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四千七百余年。而作为“杯中物”的酒与茶,在“饮、食、起、居、行”这五大要素中,将“饮酒饮茶”列为首位,每逢节日喜庆、亲朋聚会等活动,都离不开茶、酒两大饮料。从文化角度而言,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两大主流。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地历史悠久,古今名茶数不胜数。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自唐代开始,茶叶的品名就已上千达万种之多,实际上古代贡品极胜之时,就已经有四千余色了。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饮茶蔚然成风。茶,可以说是到了一种“人家不可一日无”的境地。不少地区“斗茶”成为风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名茶的品鉴水平。

茶。能够流传至近五千年之久,而且长盛不衰。自然有他地独特魅力。

孙策自从罗灵风在不久前喝了罗灵风泡的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喝茶、饮酒就成了现在孙策每天不可少的一见事情。也许是嗜好相同,就连周瑜也喜欢上了喝茶。

罗灵风微微笑道:“那是大哥心里已经平静下来了,懂得留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