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众谋争风 刘备定计

长安府衙,庞统于下午未时(2点)准时跨门而入。只见他怀里捧着个大酒葫芦,一脸的迷醉。伸了个懒腰后,向府内诸人作揖道:“诸公早上好,嗯早上的空气真好,舒服,真是舒服。”然后除了自幼相识的诸葛亮、徐庶外,其他文臣、谋士全部倒地。

庞统现在就是典型的刘备军中的万家宝,仗着自己智慧过人的头脑,无聊的时候,就开始施诈术、设陷阱拿众人开心。除了诸葛亮、徐庶还能勉强能自保外,就算聪明如田丰先生也偶尔也要吃不少亏,更别说其他人了。所以,大家一看他进来,连忙跟他打了个招呼,心想:“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马上去偏房去了。

徐庶笑道:“只要士元一来,必然一片安静,所有人全跑了。士元啊,这样可不好,人品问题哦?”

庞统瞅了瞅徐庶,叹了口气:“元直啊,你这孩子年级还小,不懂事。我老人家大人不记小人过,就不怪你了。”

徐庶不由的看了看诸葛亮,苦笑着说:“还真是个活宝,真拿他没办法。”

诸葛亮正色对徐庶说:“元直有所不知,这正是士元的高明之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故意的,要得就是这个效果。”

徐庶不由一愣,忙问道:“此话怎讲?”

庞统眼光,诙谐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睡虫也。”说着与孔明相视一笑,接着道,“你教教这个不开窍的小子。”

孔明微笑着看着徐庶,娓娓道来:“所谓兵者,诡道者也。而我军才智之士虽不少,知兵之人却寥寥无几。深明兵法的也只有灵风、士元、元直、元浩(田丰字)、则注(沮授)、及公台(陈宫字)、孝直如数几人。其中,元浩、则注、公台是战略高手,然过与光明正大,虽深明兵法,不识诡计。而孝直虽奇计百出,却失于宏观。能完全灵活的利用各种谋略、手段于胜利的人,只有我们四个。当然,我们几个人里恐怕在“诡计”方面,则以这死鸟为首。”说着指了一下庞统,心中暗自得意,“让你骂我睡虫。”

只见庞统正闭着眼睛听得摇头晃脑,颇有孺子可教得感觉。尤其听到诸葛亮专门夸他得时候,更是脸露微笑。“嗯,不对,小子敢骂我死鸟,我这么风liu倜傥。”庞统狠狠瞪了诸葛亮一眼,却没有打断他。

诸葛亮接着说:“所以,你看士元平日不甚过来,过来必有军国大事,而这些讨论无需那么多人共同讨论。一者,容易搞乱我们得思路,二者,对于一些机密之事,如秘密调兵,影卫秘信,也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唉,当时我也在想怎么能找个好的借口,能有个专门的地方共我们四人讨论,然而此例不好开,否则有结党之嫌,也不利于和其他同僚相处。唉”

诸葛亮欣赏的看着庞统,叹了口气,“说起诡计,恐怕士元真的是宗师级的人物了,居然想出这么个办法,让人家主动避开于他,给我们独立的工作空间,当真难得了。现在你、我唱红脸,仍要维护同僚得关系。而士元则牺牲自己唱白脸了。”

诸葛亮看着庞统满面春风,一脸的得意,突然加重语气道:“当然了,所谓善人做善事,恶人做恶事。我们也算各尽其才了。”

庞统正在诸葛亮的马屁微风下尽情在空中翱翔,突然被诸葛亮最后一句话,就如马屁一下拍到了马鼻子上,一股恶臭熏得头昏眼花,直接摔了下来。不由小眼睛又翻了起来,正待反驳。徐庶却开口了。

徐庶敬佩的看着这两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年轻人,喟然而叹:“司马德操言:“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所也不虚也。”说着又对庞统深深一揖:“士元深谋远虑,庶不及也。在下错怪你了。”

庞统本已铁青得脸,立即红润起来,喝了口酒后,正色问诸葛亮道:“阿亮啊,灵风是不是又去哪儿泡妞了,怎么还不回来?”

听着这声“阿亮”诸葛亮不由得一阵胃痉挛。当然他也知道这是庞统在报复他,谁让自己给庞统吃了甜枣后的又狠狠的打了一棒子呢。不过跟庞统逗嘴是真吃亏,那家伙能说人所不能说,这等厚脸皮功夫,实是登峰造极。

诸葛亮捂着肚子,苦脸笑道:“鬼知道,这个家伙就给我来了封信。”

庞统嗲声道:“亮仔,你就给我说说嘛。”

诸葛亮差点背过气去,连忙躬身给庞统施礼道:“士元,我错了,你饶了我吧。亮仔,你这也太恶心了吧。”

徐庶也忍着腰疼,解劝着:“士元,回头让孔明请客,正事要紧。你还是让孔明说完。”于是,后世史书上流传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宁踢老天爷,不惹庞士元。”

诸葛亮忍着一阵一阵的恶心,很努力的才把声音从嗓子立发出来:“灵风信上说什么‘在下雅兴十足,打算前往江夏、长沙等地一游。请孔明兄密调子龙、高顺、文远、率五百上上精兵,前往白帝城驻守’。搞的亮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跟主公解释了?”

庞统闭着眼睛,哼声道:“不知道怎么解释就不解释了。”

徐庶和诸葛亮两双眼睛同时炯炯的看着庞统,作为臣子调兵不向君主禀报,从小受忠恕之道的他俩一下也接受不了。

徐庶沉思良久,开言说:“不错,此事绝密,我倒是赞成士元。诡道!那我们这次就彻底玩一次。不过具体执行就靠孔明了。”

诸葛亮闭着双眼,平静的点了点头。

正在三人加紧讨论之际,一个刘府的家将跑了进来,躬身道:“主公急招三位军师议事。”

徐庶皱眉道:“这么急,你可发生了什么事?”

那家将连忙道:“好像是刘琦公子来访。”

诸葛亮、庞统、徐庶不约而同把结果说了出来:“刘表!”

议事厅内,刘琦脸色苍白,无精打采,两颊消瘦异常,以无原来的白面书生的模样。见刘备至,立刻放声大哭道:“父亲大人已经被蔡冒狗贼所害,请叔父为之报仇。”

诸葛亮上前安慰说:“大公子放心。刘荆州与我主乃同宗兄弟,岂有不扶住大公子报仇之理,然而公子有所不知,要想为刘荆州报仇,就只有由上庸、房陵这一线走。否则,一旦曹操出兵南阳,则进退之间不由我军了。”

刘琦涕声道:“只要能为父亲大人报仇,别说是路过上庸,就算是将上庸双手奉上,我也心甘情愿。”

刘备叹道:“贤侄放心,不过数日。备就谴兵为宗兄报仇。”

刘琦拜谢告退。

刘备问道:“刘荆州身故,荆州战祸必起,诸公有何看法?”

田丰缓缓道:“前不久,探子来报,说曹操军中粮草调动平凡,许昌附近更是集结了大军四十万。曹操南下之心,不言而喻。整体而言,曹操可能的行动是派一路军经汝南,南下直捣南郡、襄阳一线,与我军争夺荆州。而另遣一路大军攻打南阳宛城。从地势而言,南阳必为主战场。诸公不可不防。”

郑度起身道:“元浩所言甚是,现宛郡只有精兵四万。虽然二将军神勇,公台多智,但也无法与曹操的四十万大军抗衡。依度之见,应立刻命百姓收割田中稻穗,以防粮食落入曹操之手。在另谴精兵大将入南阳与二将军一同镇守宛郡。”

田丰赞同道:“郑从事的话非常有道理,望主公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