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下 刘琦之难 制度改革

刘备一听刘琦求见,立刻向众人告辞道:“备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诸位将士自便。孔明这里你招待一下。灵风,我们去看看。”

“哦”罗灵风应了一声,就跟着刘备向大厅走去。

一入大厅,就见一个面色苍白,酒色过度的白衣俊公子,在厅中焦急的走来走去。

那人见了刘备急忙上前泣声呼道:“叔父救我,叔父救我!”

刘备听的是一头雾水,连忙问道:“贤侄此话怎讲?”

刘琦泣声答道:“家父生命垂危,已经命悬一线。可继母却趁此时,多方加害与我,处处将吾自与死地,前日,更是派了刺客前来刺杀在下。还好当时文聘将军正好路过,救了我一命。现今继母、蔡冒等人与琦,已经事同水火。吾性命只在旦夕之间,望叔父看在惜日琦劝说父亲大人与叔父结盟的份上,怜而救之。”

刘备淡然道:“惜日备落魄之时,的确有赖与贤侄一力相助。本贤侄落难,备不该袖手旁观。可是此事乃贤侄家事,备要是管上太多,那就会惹人非议,说备意图荆州。到那时被岂不背上不义之名。”

刘琦苦涩的笑道:“叔父说的也是,琦岂能坏了叔父的一身清誉。”说到这里刘琦仰天长叹:“莫非当真是天要亡我刘琦乎?”

刘备笑道:“贤侄勿忧,备无计,并不是代表备帐下军师无计。你可将现在的壮况告之备的首席军师,罗麟。”

刘琦大喜,恭敬的拜道:“久闻先生大名,请赐琦一计,得以保身。”

罗灵风面色一整,严肃的说:“此家事,麟本不愿过问。可是大公子与我军有大恩。知恩岂能忘报?如果公子觉得可以信的过麟和主公的话,便可将荆州的情况告之我等。”

刘琦再次行礼道:“先生放心,今日上不至天,下不到地。计出君口,入琦之耳。绝对不会给外人知晓。先生可以安心。”

当下,刘琦就将荆州的具体情况说了一便。

罗灵风听后无语了,这刘琦可不是一般的白痴。罗灵风给他的定义就是比阿斗还傻,阿斗最起码在司马昭手上还懂得一些自保。而刘琦却是一点自保能力也没有。到现在为止他手中是一点实力也没有。唯一可以信任的就只有文聘一人。

不过,罗灵风知道文聘根本就不愿意加入刘琦的阵营。只是由于无意中救了刘琦,破坏了蔡冒的计划,才不得不加入到刘琦的阵营中。

现在襄樊的的士兵全部在蔡冒的手上,文聘的两千不太可靠的士兵,根本就不可能是蔡冒的对手。

罗灵风冷静的将消息在脑中过滤了一边,说道:“襄樊一地,已经在蔡冒的掌控之中。大公子只要身在襄樊,就逃不开蔡冒的毒手。为今之计,只有趁着刘荆州还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学习公子重耳离开襄樊危险之地。自行发展势力,以策万全。”

刘琦点了点头,又问:“那依先生之见,何地最为适合?”

罗灵风伸出两个指头比划道:“有两处。一处为江夏,江夏太守黄祖早亡,江夏正缺能人守御,公子可以上言要求镇守江夏。二处是上庸,上庸虽然人少城低,但是与我军汉中相连,只要一出事端,我军便可出汉中之兵救之。”

刘琦豁然开朗,大悟道:“谢先生指点,琦立刻就回襄阳求父亲大人,将我调至上庸。”

送走了刘琦。罗灵风等人又至堂中与众人一起结束了这次宴会。

回府的路上,罗灵风将刘琦一事,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笑道:“真乃天助我也!有刘琦守在上庸,我就日后遍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荆州。不过我军自从徐州开始,连年征战。百姓虽不至于苦不堪言,但也有诸多怨言。三年之内,绝对不可再起战斗。”

罗灵风同意的点了点头,道:“三年,在这三年中,曹操和孙策也应该不会妄动刀戈。孙家和我军一样,定六郡,平交州,战南越。也使他们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大大的减弱。三年之内,也无能力在战。曹操现在正在深入乌恒腹地,就算会胜利,也定是惨胜。三年以内,恐怕也没有这个实力分兵南下。”

“是啊”诸葛亮感慨道:“三年时间也许够用了,可是亮这几日心中正为改革一事而烦忧。大汉的军制政策利弊相差太大了,非常不利于修养生息。亮苦思良久,也不得一法。”

罗灵风一听,也明白了诸葛亮心中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