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冬至饺子与归处

凛冬已至,北风呼啸着掠过咸阳宫高耸的檐角,卷起细碎的雪沫,给这座黑色的城池披上了一层素白的冬装。

天地间一片肃杀,万物蛰伏。

对于以农为本的时代而言,冬季是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期。

田野被冰雪覆盖,农事暂停,人们大多蜷缩在温暖的室内,靠着秋日囤积的粮秣过活,等待来年春暖花开。

安秦君府的书房内,却暖意融融。几个造型新颖、冒着红彤彤炭火的铜制暖炉驱散了严寒。

燕丹穿着一身厚实的棉袍,正伏在案几上,将脑海中那些关于选种、育种、积肥、轮作等系统性的农学知识,用工整的秦篆誊写到竹简上。

许稷、禾牟等几位农家子弟围坐在一旁,如饥似渴地阅读、讨论着燕丹已经写好的部分竹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时而激烈争辩。

对他们而言,这个冬天不再是无所事事的猫冬,而是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

燕丹所传授的,不再是零散的经验技巧,而是近乎成体系的农学理论,许多观点闻所未闻,却又逻辑自洽,让他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燕丹只在他们遇到难以理解之处时,才会停下笔,用尽量浅显的语言解释一二,大多数时间,他更像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和启发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深知,只有让这个时代的人真正掌握方法,变革才能持续。

窗外是寒风凛冽,屋内是书香、竹香与求知的热忱,倒也相得益彰。

然而,连续多日埋头书写,燕丹也觉得有些气闷。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

冰冷的空气瞬间涌入,带着雪后的清新,却也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燕丹忽然觉得,这冬日里,似乎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烟火气?”他暗自思忖。

在现代,冬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热乎乎的火锅,意味着香甜烫手的烤红薯,意味着团圆喜庆的饺子和汤圆……

烤红薯?燕丹舔了舔嘴唇,随即无奈地摇摇头,红薯这玩意儿还在美洲大陆呢,想都别想。

不过……饺子!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对啊!面粉都被他搞出来了,各种馅料难道还凑不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