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深海杠杆·原油风暴眼

挂断古斯塔那亢奋到变形的电话,汪言站在纽约曼哈顿中城,锚点影业顶层办公室那巨大的落地窗前。脚下,是流淌着金钱、欲望与永不眠息的都市丛林,灯火璀璨如同倒悬的星河。

他拿起桌上另一部带有物理加密旋钮的卫星电话,指尖稳定地拨通了一串极其复杂的号码,直接接入花旗银行全球私人财富管理部最高负责人理查德·唐纳森的私人加密专线。

“唐纳森,”汪言的声音透过顶级加密线路,低沉、清晰,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没有一丝寒暄,“《海底总动员》北美首周末票房数据,7,025万。看到了?”

“是的,汪先生!”电话那头,唐纳森的声音带着极力压抑却依然流露出的震惊与前所未有的恭敬,“7,025万美元!上帝……这简直是现象级的成绩!恭喜您!皮克斯的估值……不,是整个动画产业的估值模型恐怕都要因此重写了!”

作为顶级私人投资主管,他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汪言个人财富的又一次爆炸性增长,以及皮克斯作为抵押品的价值火箭式蹿升。

“这仅仅是第一波浪涌。”汪言的语气笃定得如同在陈述物理定律,“根据锚点影业核心算法模型(基于实时票房、上座率、口碑指数、历史同类型影片衰减曲线、宏观经济指标等多维度大数据),

综合推演:该片北美最终票房落点不低于3.8亿美元。全球票房落点区间:9.5亿至10.5亿美元。净收益保守预估在3.2亿至3.7亿美元之间。” 他抛出的不是预测,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结论。

唐纳森在电话那头清晰地倒吸了一口凉气。9.5亿到10.5亿全球票房?!3.2亿以上净收益?!这数字疯狂得超出了绝大多数分析师最大胆的想象!

但想到汪言过往那些精准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商业判断(雅虎早期投资、纳斯达克泡沫精准做空、皮克斯杠杆收购),他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声音变得更加谨慎而专业:“汪先生,您的意思是……希望利用这部分未来收益?”

“没错。”汪言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我要以《海底总动员》未来全球票房净收益作为核心抵押品,向花旗银行申请一笔1.5亿美元的循环信贷额度。

期限:18个月。年利率:以当前美元基准利率(1.25%)为锚点,上浮幅度需低于市场同类非标资产抵押贷款水平。资金用途:定向用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投资。”

“1.5亿?18个月?以未来票房收益权抵押?”

唐纳森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迟疑和职业性的风险评估本能,“汪先生,虽然《海底总动员》前景极其光明,但您需要理解,未来票房收益权在金融领域属于非标准化、流动性较低、风险评级较高的另类资产。

以其作为核心抵押品进行大额融资……这在花旗内部信贷政策中属于高风险操作。

风险委员会的审批会极其严格,要求的风险溢价也会很高,最终的利率恐怕会远高于您期望的‘基准上浮1.5%’,甚至可能达到Libor+300基点以上……” 他试图委婉地表达高利率和审批难度。

“利率可以谈判。”汪言打断他,语气冰冷而强势,“但抵押物的价值和确定性毋庸置疑。为了增强花旗的信心,我可以提供以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