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而且大王说要将公立私塾和减免赋税两者合一更是不妥,按照惯例历代君王登基大典都是直接大赦天下,减免三年赋税,大王添加要求怕是会让百姓心中起怨……望大王三思。”

殷禹看着面前的众臣,心里冷笑加剧。

也难怪秦王不惜牺牲一切的要消磨这些士族的力量了,就这些人态度,王权还是至尊王权吗?

贸然改动祖例,在减免赋税上增加条件固然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可如果这个条件是让孩子们免费读书识字,效果就不同了。

百姓虽然没有文化,大多愚钝,可是‘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却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士农工商的时代。

“如此说来,众卿对孤的想法都不赞同了?”

殷禹淡淡扫过面前每个人,并不凌厉的目光却让人心中觉得有些忐忑发颤。

那些自觉背景强、资历高的老臣和士族不怕,但剩下没什么言语地位的人就觉得背脊冒汗,尤其是想起夺位之争那天血流成河的画面,心中对一直就以暴戾残酷出名的新大王很是害怕。

站在后面等级较低的小部分大臣你看看,我看看你,交换个眼神之后。

这小部分人心中一横,咬牙跪下,“吾等觉得大王所言虽然冒进,但却并非没有道理和可能,只要我们能够保证其余六国十年内不来挑衅开战,按照大王所言,对于我们秦国长远的发展是很好的基础奠定……”

其实他们也不是不担心新君的政令出现问题,可是比起这个,他们更担心这位新君不按常理出牌,弄不好拿他们开刀祭天!

那些背景深厚大士族长久掌握权力,对王权的畏惧日渐减少,多年处处抑制君王,忘记了王权终究是王权,这天下还是主座上的人说了算。但他们这些小人物身在局外却清楚明白得很。

当今新君是个狠岔子,殷王室的王子又几乎死光了,除了扶持还活着的七王子,想拉这位下马就只能是改朝换代。

七王子已经颓废不可能,改朝换代机率更小,所以如今最聪明的选择……就是乖乖听新君的话。

殷禹很满意,至少这朝中还有几个聪明人。

“既然意见有争执,那此事推后再议。除此之外,孤还有一件事情,不知众卿有没有提议?孤准备将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一起举行,以此做表率节俭美德,抑制娇奢之风,大家觉得如何。”

抑制娇奢之风为借口,封后才是主题。众臣都是八面玲珑的人,怎么可能听不出其中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