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两法之弊

调教大宋 苍山月 2193 字 2022-09-16

田亩所出何以比肩借贷之利?

回头再说青苗法中的“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这句。”

二分够低了吧?

呵呵。

别误会,此“二分”非彼二分,这可不是百分之二,这是两成!比后世的高利贷还要高。

可想而知,那些濒临破产的自耕农能还得起这个利息吗?这就是在拿朝廷的钱去放高利贷!

当然了,这个利息比北宋现今的民间借贷利率要低,而且不能用现代的思维去衡量,因为这个利息在古代是常态。

可是,即使是两成的利息,依然是农民所不能承受的。

而且,王介甫好像忘了个事儿

就是他这个青苗之法是要由官僚阶级去实施的。

那谁的在民间放贷最多?谁的手里土地最多呢?当然就是这些有钱有势的当官儿的。

这就好比,让一个杀人犯自己去审判自己,他会砍了自己的脑袋吗?

所以,青苗法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一经实施,立马就走了样儿。

下行至各州各县,简直就是花样百出,玩出花来了。

有的州为了政绩,强行假借朝廷名义向百姓借贷的;有私抬利息,把二分变成三分、四分的。

更有甚者,把青苗法变成了另一种夺取农民土地的工具。

百姓本来过的好好的,结果被官府硬塞了一笔钱在手上,与之一同到来的,则是难以承受的利息。

致使四方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王天真本来是利民、利朝的青苗法,结果两头儿都没讨好。

——————

那么“募役法”呢?

呵呵,青苗法是还拐了个转儿的暗抢,而募役法则是明抢。

而且,王大神抢的还不是已经得罪光的劳苦百姓,抢的是自己的同僚。是在统治阶级有相当话语权的,地主阶级。

这就尴尬了。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到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王介甫的意思很明确,不是征不上来役吗?不是都罢役吗?那干脆就都出钱好了。

“据家赀高下”,就是按照财产的多寡来评定户等,富户多出钱,穷户少出钱,雇佣劳力来充当徭役。

估计王大神是为了杜绝地主瞒丁、隐户的问题,连单丁、女户都没放过。别家出多少,你们出一半,一样要拿钱助役。

还是那句话,若是实打实的来评定,什么人是富户?什么人出钱多呢?

就是这些天天与他一起上朝下朝的官呗。

这就是打劫特权阶级。当然了,古代的所谓改革就是打劫特权阶级,可是这么明目张胆的直接要钱

谁能拥护你?

你把大宋满朝文武,还有统治阶级得罪了个遍,你不让他们好过,他们能让你好过吗?

是以,青苗法、募役法,再加上一个更得罪人的方田法。

这三个“熙宁变法”的核心决策,既得罪了穷苦百姓,又得罪了统治阶级。

拗相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拗相公是一个人在与整个大宋战斗!

注定了“熙宁变法”的败亡。

——————

说实话,在唐奕看来。

青苗法也好,募役法也罢,包括没有现世的方田法。要是换个朝代,把大宋官家换成李二、朱八爷这种狠角色,利弊暂且不说,但起码可以正常实施。

因为不但皇帝够狠,而且权力高度集中,谁敢呲牙?

可偏偏出现在皇权不那么集中,士大夫与皇帝比肩的大宋,那就有点天真了。

这帮文官能玩死你!

如今,“熙宁”这个年号是铁定被唐奕玩没了。可是,“熙宁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募役法,这两根搅屎棍却再一次出现在唐奕面前,唐奕能淡定吗?

真是宰了王安石的心都有!

“不行,不能由着这头倔驴折腾!”唐奕坐不住了,“我这就去找他。”

“回来!”范仲淹高声喝止,一脸狐疑。“怎么?青苗、募役两法,与大郎意见相左?”

唐奕差点没哭出来。相左?你徒弟我就算再疯,也没想出这么激进的法子来啊。

“师父,这不是与弟子意见相左的问题。”

“这两法本身,与咱们初拟的革新方向就是相左的!”

“嗯?”四人一怔,范仲淹沉吟片刻才反应过来。脸色猛然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