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油纸包刚落地,便被潜伏在墙角的暗卫悄悄捡起。半个时辰后,油纸包便出现在赵玥的书房。赵玥展开信纸,看着李嵩的记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嵩既想向秦桧邀功,又不敢完全隐瞒,字里行间全是算计。她将信纸交给墨:“按原样抄写一份,模仿李嵩的笔迹,将‘战力薄弱’改为‘战力尚可’,‘需进一步探查’改为‘暂无异动’,然后再按原方式送出去。”
墨接过信纸,转身去处理。赵玥坐在窗前,望着驿馆方向的灯火,心中清楚:李嵩的试探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几日,更要小心应对,既不能让他抓住把柄,也不能让他摸清宣城的真实实力。
次日清晨,赵玥带着李嵩前往码头查看水师。码头上,十艘战船整齐停泊,士兵们正拿着木板、钉子在船上忙碌,有的在修补船帆,有的在清理船舱,一派忙碌的修缮景象。李嵩走上一艘战船,伸手敲了敲船板,船板发出“咚咚”的闷响,显然是有些年头的旧船。“这些战船可有参与过实战?”李嵩问道,目光落在船舷上的划痕上。
“回大人,”赵玥跟在身后,语气平淡,“前番金军来犯时,这些战船曾参与过青弋江伏击,只是船身受损严重,之后便一直修缮,至今尚未恢复战力。”她指着船舷上的划痕,“这些便是当时与金军战船碰撞留下的痕迹。”
李嵩俯身细看,划痕确实陈旧,不像是新伤,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随后,众人又前往城外的练兵场。练兵场上,两千名士兵正在操练,有的练习队列,有的练习刺杀,动作虽整齐,却略显生疏。李山站在一旁指挥,见李嵩到来,立刻上前行礼:“大人安好。这些士兵都是上月招募的流民,刚训练半个月,技艺还不熟练,让大人见笑了。”
李嵩走上前,拿起一名士兵手中的长枪,掂量了一下,枪杆是普通的硬木,枪头虽锋利,却没有经过特殊锻造。“士兵们的铠甲与兵器,都是朝廷拨付的吗?”他问道。
“回大人,”赵玥接过话茬,“朝廷拨付的铠甲与兵器尚未送达,目前士兵们使用的,多是缴获的金军旧甲与本地铁匠打造的兵器,简陋之处,还望大人海涵。”她刻意不提城内兵器库中储备的精良铠甲与长枪,只展示最普通的装备。
李嵩点点头,没有再多问,心中却对赵玥的话半信半疑——若宣城战力真的如此薄弱,如何能击退完颜烈的两万大军?他决定,晚间再派人去探查兵器库与秘密粮仓,找出真相。
当晚,李嵩以“身体不适”为由,留在驿馆休息,暗中却派亲信带着地图,前往城内的兵器库与粮仓探查。亲信刚走出驿馆后门,便被暗卫盯上。一路尾随至兵器库附近,见亲信试图翻墙进入,暗卫立刻发出信号,早已埋伏在附近的士兵立刻上前,将亲信当场抓获。
得知消息时,赵玥正在书房审阅水师训练的奏折。墨站在一旁,递上从亲信身上搜出的地图:“郡主,李嵩的亲信携带的地图上,标注了兵器库、粮仓、水师码头的位置,显然是早有准备。”
赵玥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李嵩倒是煞费苦心。将亲信押起来,暂时不要声张,明日我亲自去驿馆‘问罪’,看看他如何解释。”
次日清晨,赵玥带着两名士兵,提着一个食盒,来到驿馆。李嵩刚起床,见赵玥带着士兵前来,心中一慌,却依旧强装镇定:“郡主一大早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赵玥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热腾腾的包子与粥,语气却带着一丝冷意:“大人,昨日下官接到士兵禀报,说有人深夜试图潜入兵器库,被当场抓获。下官审问后得知,此人是大人的亲信,还携带了标注着宣城重要地点的地图。不知大人对此,可有什么要解释的?”